“四有”好老师
当前位置:首页 > “四有”好老师

北京市石景山区实验中学王红光: 做中学习,研中成长

来源:教育头条 | 时间:2021-08-03 10:20:47

导读:王红光,北京市石景山区实验中学历史教师、科研室主任,曾被评为石景山区历史骨干教师、石景山区优秀科研室主任、石景山区教育系统师德标兵、石景山区十佳优秀青年知识分子。


王红光,北京市石景山区实验中学历史教师、科研室主任,曾被评为石景山区历史骨干教师、石景山区优秀科研室主任、石景山区教育系统师德标兵、石景山区十佳优秀青年知识分子。


潜心教学、以史育人——让学生走近历史、喜爱历史


作为一名历史教师,王红光老师深知历史不是死去的文字,而是古老的生命。他用心对待每一位学生,认真上好每一节历史课。他的历史课堂史料充实,娓娓道来,引人思考。王红光认为学习不仅仅存在于历史课堂上,也蕴含于文物古迹之中。于是,他带领孩子们参观各类名胜古迹,开拓学习视野,拓宽学习途径,感悟历史学习的意义。




十七年来,王老师在教学研究等方面获得了六十余项奖励,多篇论文获得一等奖。他有两节课被国家基础教育资源库收录,曾两次参加国培计划培训资源的录制,完成北京数字学校7节课程资源的录制。有多篇作品发表在《中学历史教学参考》《北京教育》《创新人才教育》《中国教师》等杂志。


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王红光老师带领学校6名同学参加了北京师范大学第三届少年历史论坛,经过两个多月的勤奋实践,同学们撰写的多篇论文分别获奖。肆虐的疫情并不能阻挡王老师和同学们对历史学习的热情。




综合实践,项目学习——与学生一起在动手中成长


王红光同志带领师生开展了丰富的综合实践活动,如“走进故宫”“寻五四足迹,走时代之路”“八大处小导游”等。一张张寻宝图、导游词和考察单,蕴含着老师和同学们对历史的理解、对家乡的热爱。相关课程成果获得北京市基础教育优秀课程建设成果一等奖和三等奖;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方案获得北京市中小学社会大课堂教师方案一等奖;学习任务单获得石景山区综合实践活动任务单评比一等奖。




教育研究,且思且行——让思考留下痕迹


教育不仅需要行动,同样也需要研究与思考。2009年,王红光开始担任学校教科研主任,并坚持一线历史教学。2010年,他立项北京市规划办青年专项课题,带领学校的历史教师、美术教师、心理教师一起开展文物模型制作的探索实践,积累了上百件文物模型作品,建立了学生文物模型博物馆,提高了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和成就感。师生由此获得的各级各类奖励88人次。


2016年,王红光老师以“文物模型制作”为基础,申报立项了石景山区重点课题,组织同学们开展3D文物模型和创意作品的设计制作活动,开展研究性学习,把历史与现代、文化与科技、学习与生活更好地联系在一起,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和喜爱。几年来,在王老师的组织带领下,同学们制作了上百件3D文物模型和创意作品,举办了多次3D文物模型作品展。同学们的作品多次获奖,他们成为了故宫文具的最小设计师,得到故宫院长王旭东的接见,其作品也被批量生产。




作为学校科研主任,王红光在学校的支持下积极组织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研究。2011年、2014年和2016年,石景山区实验中学连续三次被评为北京市教育科研先进学校。在王老师的组织下,学校教师申报立项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3项、北京教育学会课题4项、石景山区教育科学规划课题15项,有大量论文案例获得市区各级奖项或被各级刊物发表。王红光本人也连续多次被评为石景山区优秀科研室主任。


回首成长之路,王红光老师坚守三尺讲台,努力拓展实践,深入教育科研。他坚守初心,不忘使命,努力做一名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


编辑 | 张心航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