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京源学校董艳杰:做京剧艺术优秀传播者
导读:董老师对待工作一丝不苟,勤勤恳恳,不论在京剧课堂教学、社团排练,还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工作中,她都能践行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乐于奉献、刻苦创新的精神。
董艳杰,北京市京源学校京剧教师,曾获北京市骨干教师、石景山区教育系统师德标兵、区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艺术教师等称号。董老师对待工作一丝不苟,勤勤恳恳,不论在京剧课堂教学、社团排练,还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工作中,她都能践行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乐于奉献、刻苦创新的精神。
作为一名预备党员,董老师以实际行动积极与党组织靠拢,表达对党组织的向往与热爱。任教京源学校以来,她在学校支持下创建了京剧艺术工作室,承担教育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和石景山区非遗传承基地工作。她面向幼、小、初、高学段和莲石湖分校,开发和实施京剧特色课程和非遗课程,并打造“五分团一总团”的京昆艺术团,从点到面,从局部到整体,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传承教育实践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作为一线教师,董艳杰老师秉承严谨治学的态度,注重积累,刻苦钻研。为了上“适合于孩子们的京剧课”,董老师把每一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录音,以在课后反复收听,认真整改,为后续开展传承研究工作提供有价值资料。为确保京剧教学精准,董老师多次往返于专业院团学习求教,得到李崇林、费玉平、姚志强等专家的大力支持。为提升唱腔教学实效,董老师在传统“口传心授”的基础上创新“唱腔符号法”,灵活运用于课堂,得到了学生们的喜爱和业内专家学者肯定。
作为骨干教师,董艳杰老师积极承担教委和学校各项任务,多次与来自国外师生进行文化交流。董老师在中美寻力项目、游学项目、中国非遗日全球网络直播、全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论坛中等活动中多次进行课程展示和成果发言,得到了中外专家学者高度评价,并多次被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采访报道。作为京剧艺术传播者,董艳杰老师始终把“课堂”作为传播京剧艺术的讲坛,用京剧正气影响学生,把京剧作品中蕴含的中华传统美德、正确道德观传授给学生,以便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董老师把学校当成传承文化的阵地,用自己对京剧艺术的热爱唤起学生对国粹的关注,点燃他们对艺术的追求和对真善美的向往。她珍惜每一次授课、排练机会,把京昆艺术团当成学生放飞梦想的摇篮,力求让学生有更多机会接受国粹艺术熏陶。她认真对待每一次演出和比赛,尽可能创造各种展示交流机会,让孩子们在舞台上磨练自我,获得成功感,提升文化自信和艺术素养。她抓住每一次机遇与挑战,结合疫情期间的特殊性,用京剧教学传播、弘扬正能量,通过线上教学培养学生京剧艺术素养的同时,更注重特殊时期的爱国主义教育。
作为非遗项目传承工作主要实施者,董艳杰老师积极承担国家级重点课题,任课题负责人,更围绕“京源”、“石景山”和国家级非遗项目“永定河的传说”,运用京剧形式,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在一次次公演中,京源学校的京剧特色品牌逐步形成。董老师于2019年带领学生登上国家大剧院“2019 新年戏曲晚会”的舞台,为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进行演出,受到了市教委的重大表彰。
作为京昆团团长,她见证了京昆团从最初 4 人到 300 余人成长历程,京昆艺术团也发展成为在全国、北京市有一定影响力的知名学生艺术团体。2020 年 10 月,受市教委推荐,京昆艺术团登上 2020 中央党校举办的《江山代有才人出》新京剧专场,演出了现代京剧联唱《红色经典 薪火相传》,国家领导人和中青年干部学习班 1000 余人出席观看。经文旅部推荐,董老师带领学生登上了共青团中央举办的全国“童唱新时代 do re mi 音乐节”大型晚会录制。在 2020 年 11 月至 12 月,董老师良好完成了北京市金帆艺术团京剧团申报、答辩、现场复审等工作。
十年磨一剑,砺得梅花香,董艳杰老师在平凡的教学岗位上不断奋斗、摸索,立志让更多的孩子爱上京剧,爱上中华传统文化。董老师以实际行动努力实现着自己的中国梦,为做一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而努力奋斗!
编辑 | 张心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