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第九中学张爱弟:不忘初心 苦练内功 潜心育人
导读:张爱弟老师从事高中地理教学工作二十九年来,一直潜心教学,精心育人,从未懈怠,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她勇于探索,敢于创新。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她努力探索,进行了多项研究。
张爱弟老师从事高中地理教学工作二十九年来,一直潜心教学,精心育人,从未懈怠,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她勇于探索,敢于创新。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她努力探索,进行了多项研究。
为全面改进教师教学行为、提高教师研究能力,张爱弟老师主持了《以课例研修促进高中地理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研修》课题研究。在课题研究中,她带领老师们积累了不同主题的课例资源,撰写的课题研究报告和论文、教学设计、教学反思获得全国级和市区级奖励,并在国家级地理核心刊物上发表,建设了地理教师课例研修资源库。本课题研究的成果获石景山区第五届教育科研优秀创新成果一等奖,并在北京市高中地理教研活动中做了成果介绍。
在区域地理与区域可持续发展模块教学中,张爱弟老师发现学生问题,并进行了以培养地理核心素养为目标的区域地理教学研究。在研究中,她注重区域地理分析方法和地理思维训练的教学,不但使学生区域地理知识的记忆量大大减小,还让学生提升了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能力,形成了人地和谐的理念,让学生们体会到了地理思维的价值和乐趣。
在教学研究中,她先后推出数节研究课、专题讲座,与市、区同行切磋、交流,得到了普遍认同。高中区域地理专题研究获北京市第六届“京研杯”优秀成果二等奖,研究课例获市区教学设计大赛一等奖,研究论文发表在国家中文核心期刊《地理教学》上。
张爱弟老师在地理特色课程建设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她充分挖掘区域资源的教育功能,整合形成有特色的校本课程资源,编写了特色课程校本教材。她带领老师们撰写的课程建设成果被选送到市里参加基础教育优秀课程成果评比。2020 年 11 月,《模式口地区地理实践考察》校本课程设计获得全国地理研学课程设计大赛一等奖。研究成果《素养导向下高中地理教学内容的优化处理与教学资源深度整合》受邀在 2019 年全国地理学术年会上进行了专题报告。
2015 年以来,张爱弟老师承担了区兼职高中地理教研员的工作。在无专职高中地理教研员的情况下,她和另外两位老师共同负责全区高中地理教研工作。张老师一直把培养青年教师作为自己的重要任务,先后与教研组内多名青年老师结成师徒关系。对区里其他青年教师,她同样给予指导和帮助,带领他们钻研业务,研究教学,做科研,参加教学大赛。一批青年教师在她的指导下迅速成长,成长为区骨干教师和学校教学骨干。
试题命制是教研员的重要工作。为了高质量地命制高三地理试题,在已经50 岁的关口,她又重新当起了学生,在网上以网课的形式学习地理制图技术,学习掌握了Global Mapper、Surfer和Arcgis等地理信息技术和制图软件。张老师不但将学习到的技术应用于地理试题编制中,还将其用于指导青年教师教学设计的情境创设中,最终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她的学习精神感染了身边的同事,她们感慨地说道:“张老师就像一个年轻人一样好学向上,敢想敢做。”
在疫情来临的日子里,张爱弟老师带领组内老师,利用网络开展集体研讨,根据学情制定高三复习计划。她利用腾讯会议和微信直播授课,通过专题研讨、互动交流,增强每一节课的教学效果。对于学生提交的作业,她逐一批改并给予针对性的文字和语音反馈,同时利用网络优势开展分层分类辅导,提升学生的自主总结和反思能力。她及时发现孩子们居家学习时的身体状态和心理波动,通过温馨的互动舒缓他们的紧张、焦虑情绪,促进他们树立地理学习的信心。张爱弟老师被孩子们称为“最温柔的老师”。
在张爱弟老师和同组老师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地理高考成绩优异,她也培养出了两名等级赋分 100 分的学生,获得高考贡献奖一等奖,在特殊时期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好老师不是天生的,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张爱弟老师深知,要做党和人民的好老师,就需要终身地学习、实践和奋斗。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她会不忘初心,继续潜心育人!
编辑 | 张心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