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访谈
当前位置:首页 > 校长访谈

石景山外语实验小学校长刘世彬:“留”美于教 育爱于“缤”

来源:石景山教育 | 时间:2023-12-13 11:04:48

导读:根深方能地固,枝繁才能叶茂。那么,什么才是学校的根?如何让根扎得更深更稳呢?石景山外语实验小学校长刘世彬说:“如果把良好的社会口碑,鲜明的学校特色,优质的教学质量,先进的办学理念,优质的教师团队,和谐向上的学校氛围等等,比作学校这株大树的根系,那么,通过“留”美于教,育爱于“缤”,让孩子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一颗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心灵,一份对未来人生的乐观自信,这样校园文化才是这些根系赖以生存、稳固自身并从中汲取营养的土壤。”

640.jpg

石景山外语实验小学校长 刘世彬

教育部新时代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培养计划”名校长工作室主持人


根深方能地固,枝繁才能叶茂。那么,什么才是学校的根?如何让根扎得更深更稳呢?石景山外语实验小学校长刘世彬说:“如果把良好的社会口碑,鲜明的学校特色,优质的教学质量,先进的办学理念,优质的教师团队,和谐向上的学校氛围等等,比作学校这株大树的根系,那么,通过“留”美于教,育爱于“缤”,让孩子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一颗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心灵,一份对未来人生的乐观自信,这样校园文化才是这些根系赖以生存、稳固自身并从中汲取营养的土壤。”

一、以“美”育学校发展之“根”

石景山外语实验小学全体教职员工把“校本课程做精彩、学生教育做精巧、校园生活做精细”作为精心建校的三个维度,努力建设充满生命活力的学校文化。

学生的成长是学校最重要的“根”,刘世彬一直秉承着教学以精,育人以美的办学方向,办适合学生成长的精品学校,在办学中注重激发和培养学生对人、动物和大自然的情感,对美好生活的感知和憧憬,对自己、对他人的理解与包容,对大千世界、多元文化的好奇与尊重,对自己学业与生活的责任与坚持。近两年中接待各省市校长、教师来学校参观学习交流300余人,刘世彬先后为700余人做学校美育建设方面的报告。2022年入选教育部(2022—2025)名师名校长培养计划。


640-1.jpg


二、以“美”凝学校课程之“神”

怎样让校本课程成为推动学校特色发展的有力支点,展现出学校特有的精气神?刘世彬介绍:“在石景山外语实验小学我们关注的是学校的特色课程的实施是否能推动孩子们的成长进步;是否能让孩子持续发展,享用终生;是否能让孩子在学习探索中乐此不疲。”

学校博物馆课程已经开设十二年,作为学校重要的一门综合实践类校本课程,引导学生到博物馆进行有目标、有组织、有计划、有方法的学习活动,学生在小学阶段至少完成12次以上的博物馆主题学习活动。在博物馆的选择上,学校以小学现行各科国家教材中涉及的知识为切入点,力求校本教材与国家统编教材紧密结合,让相关博物馆课程的教学成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在探索中不断完善课程设置,改进教学方法。经过多年的实践研究,“我爱博物馆”“我爱国家博物馆”“我爱石景山博物馆”校本课程已经成为本校最具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它注重师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体现着学校的气质与神采。

三、以“美”成学校活动之“趣”

石景山外语实验小学十分注重学生艺术审美素养的积淀与培养,每学年都会举办形式不同的艺术实践活动,这和普通的夏令营不同,刘世彬希望孩子们在实践的过程中也能去感知美。

石景山千年文脉,山水融城,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如何让孩子们感受到石景山这些年的变化,并用艺术的形式展现出来,刘世彬为孩子们定制了一场“印象 石景山”艺术实践成果展。

从2021年3月底开始,外语实验小学陆续开展“我爱家乡”系列博物馆课程,共选取石景山博物馆中的18处文物、典故,开展讲解活动,让师生了解家乡的历史人文,学习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培养了一批石景山博物馆小小讲解员,利用校外资源,充实打造具有“西山永定河”文化特色的德育校本新课程。在成果展中,既有在图纸上活灵活现的法海寺壁画、也有以首钢滑雪大跳台为主题的泥塑、还有跃然在书法中的模式口记忆。

刘世彬引领学校全体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用心制造新奇和美感,在学生心灵深处播下美的种子,带领学生向美而行。近五年学校连续被评为“人民满意学校”“区教育先进单位”;连续十届获得“石景山教育教学大赛五星奖”;学校还获得“北京市学校文化示范校”、“北京市数字化校园”、“北京市文明校园”、“全国足球特色学校”、“京城校园文化领军学校”、“石景山综合素质评价先进单位”、“课程建设先进单位”等称号。在追寻美的大道上,刘世彬与她的团队一直在前行。


编辑 | 刘振丹 张心惠

校对 | 刘佩钦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