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朝阳区教育研究中心附属学校:让传统艺术在冰上起舞
导读:北京市朝阳区教育研究中心附属学校作为北京市冰雪特色校和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积极响应“三亿人上冰雪”,普及冰雪运动。为了进一步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组建了首个校级短道速滑队和冰上民间艺术表演社团。
北京市朝阳区教育研究中心附属学校作为北京市冰雪特色校和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积极响应“三亿人上冰雪”,普及冰雪运动。为了进一步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组建了首个校级短道速滑队和冰上民间艺术表演社团。
课程、运动相结合
展现冰雪校园氛围
据负责冰雪运动的体育教师刘亚琼介绍,学校严格按照规定积极开展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并保证每周安排两次上冰训练,每次上冰90分钟。由聘请的专业冰上教练和本校体育教师组成的教师团队为学校的冰雪运动发展保驾护航。在此过程中,学校也格外重视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保证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每年稳步上升。第二届短道速滑队成员李妙涵说,“上冰课程教会了我们很多冰上基础动作,练习的时候虽然身体上很累,但是感觉和同学们一起进行短道速滑的训练,处在一个很团结的团体里是非常美好的。”

除了积极开展冰雪运动外,学校也非常重视冬奥知识的普及和推广,将冰雪文化与其他学科进行融合。比如美术课上进行冬奥知识壁画创作;劳技课上制作冰雪运动比赛模型;信息技术课上参与设计吉祥物“冰雪智慧娃娃”等等。还邀请专业老师进入校园进行冬奥知识的宣讲普及,并组织学生进行全员上冰的冰雪体验活动。通过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让学生从内而外,从了解到体验,全方位的了解冬奥知识。
现代、古典相结合
创造独特运动形式
北京市朝阳区教育研究中心附属学校结合原有的优质资源,开设了冰上民间艺术表演社团。在滑冰表演中融入舞狮表演,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冰上表演团队。冰上民间艺术表演社团是将中国传统文化与滑冰技术相结合的社团,主要呈现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冰上表演项目。北京市朝阳区教育研究中心附属学校副校长里亚平介绍说,“学校结合中华民族传统的舞龙、舞狮艺术元素,抓住北京冬奥会这一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机会,以新颖的形式在冰上展示我们引以为傲的民族文化,我们连续两年做的课程和文化活动都体现了这一点。去年在朝阳区展示活动中我们学校的冰上舞狮表演也有很好的表现,做出了我们学校自己的特色。”
冰上民间艺术表演社团不仅有冰上舞狮,也有冰上太极扇等冰上传统表演项目。在推广冰雪运动的同时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现代运动与古典文化,也碰撞出了独属于北京市朝阳区教育研究中心附属学校的绚烂火花。第一届短道速滑队成员刘爽对冰上民间艺术表演社团有自己独到的理解,他说,“刚开始也会有不适应和会紧张,但通过每周的冰上训练和陆地训练,对这个项目有了初步的了解,和同学一起聊的话题也越来越多,虽然说技巧可能没有那么熟练,但是我们接触了这个领域可能会比别人扩展了一些知识。冰上舞狮表演将传统文化和冰雪运动两个元素结合在一起,增加了艺术的一些观赏性,当然也增加了一些难度和一些技巧,我觉得是非常具有特色。”
冬奥、校园相结合
培养阳光智慧少年
喻江校长还表示,学生接触、练习冰雪运动,不仅仅是对短道速滑和冰上传统民间艺术的学习,更多的是了解这种文化知识,借此成为一个有素养的公民,并在这个过程中拓展视野,通过真实的体验、拓展来形成独特的个性。因此学校非常重视冰雪特色活动,在教委的大力支持下,北京市朝阳区教育研究中心附属学校也将以培养一批具有冰雪技能的速滑运动员和冰上表演运动员为目标继续努力。
编辑 | 刘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