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访谈
当前位置:首页 > 校长访谈

宋继东:集团化办学,校区与分校一起优质前行

来源:海教思维 | 时间:2023-12-06 17:41:11

导读:“集团化办学”作为顺应时代要求的一种新型的办学模式,不仅是提升基础教育整体水平、培养优秀人才、增强教育自信的重要举措,更是助推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集团化办学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从顶层设计、组织框架、资源配置、人才建设等方面统筹谋划,分步实施。基于此,海淀实验小学集团紧扣优质、高位、均衡的发展主题,本着初步适应、积极探索、创新发展“三步走”策略,坚持“强基础、提质量、创品牌、共成长”的工作思路,积极探索集团良性管理的运行模式,以共同愿景凝聚集团发展共识,以组织重构提升集团管理实效,以创新共建共享机制强化集团化办学内涵,通过不断合作交流、不断优质资源共享,大力探索集团化办学新路径,打造基础教育办学新样态。

a.jpg

宋继东(北京市海淀区实验小学校长)


“集团化办学”作为顺应时代要求的一种新型的办学模式,不仅是提升基础教育整体水平、培养优秀人才、增强教育自信的重要举措,更是助推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集团化办学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从顶层设计、组织框架、资源配置、人才建设等方面统筹谋划,分步实施。基于此,海淀实验小学集团紧扣优质、高位、均衡的发展主题,本着初步适应、积极探索、创新发展“三步走”策略,坚持“强基础、提质量、创品牌、共成长”的工作思路,积极探索集团良性管理的运行模式,以共同愿景凝聚集团发展共识,以组织重构提升集团管理实效,以创新共建共享机制强化集团化办学内涵,通过不断合作交流、不断优质资源共享,大力探索集团化办学新路径,打造基础教育办学新样态。


优质带动集团化办学助力品牌升级


建立现代学校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是集团化办学的题中之义,内部组织架构成为制约教育集团治理效能的重要因素。我们学校自2015年开始逐渐形成一个法人四个校区和三个独立法人分校的教育集团,带领集团进入了发展的新阶段。在集团化办学的实践中,以前的管理结构已难以适应学校快速的发展需求,开展组织机构变革势在必行。


优化组织架构 激发系统活力


构建紧密、适切的组织结构是实现集团化办学良性运转的关键。我们首先以稳定的组织架构建设为抓手,构建联动发展新格局,党组织全面领导、校长担当、教代会监督下,以体制管校,充分发挥大规模的优势,凝聚推动集团化发展的强大合力,确立了“区域好学校,百姓受欢迎”共同优质发展的目标,推进了一系列的集团化改革。


基于“一校四址三分校”多样态集团化办学现状,实行“同一法人一体化管理”——各校区同步规范、同步优化;“多个法人弹性管理”——分校隶属于本区的,集团每月召开党建会,交流研究指导工作;“跨区办学双重管理”——隶属其他区的,按照属地为主、双重管理原则运行,每月参与集团党委会,定期汇报工作、接受指导。


创新管理模式 强化办学内涵


如何在集团化办学的新阶段优化管理模式,增强管理能力,这是我们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为打造破解优质资源流动的壁垒,走稳集团化办学之路,我们提出了“聚合的雁阵管理”模式,通过“系统雁行”形成统一管理和多样发展的雁阵格局,通过“多元雁群”凸显创新团队,通过“人才雁阵”发挥领头雁的作用,从文化理念的提出到不同维度的计划目标实施,所有的环节都确保了学校文化的落地。发挥“雁阵”管理效应,实行总校横向主管、分校纵向分管模式,科学布阵使班子集体智慧最优化组合,尊重各成员校文化传承,充分保证办学自主权的行使,通过理念共享、机制共建、人才共通、业务共研等方式,实现整个集团同步优质发展。


百姓的信任是学校发展最大的动力。面对集团化办学的新挑战,我们集团积极创新教育机制,以强实力、优师资、细管理、美环境等打造出基础教育办学的新生态,同时也获得了区域百姓的满意与信任。


22.jpg


优势互补集团化运行助力教师发展


教师队伍建设是集团发展的核心,亦是促进教育集团高品质发展的关键所在。我们抓住教师资源这一关键因素,创新教师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在教育、教学、行政采取纵横管理模式,以“共建”为抓手,让教师得到有效的激励。


定位“学者型教师” 共建科研管理


目前整个集团学校的教师队伍的平均年龄为42岁,研究生、本科生的比例已经达到97%,管理较高学历背景的教师必须要了解他们的群体特征,为他们提供充满创造力的工作,让他们沉浸在运用知识的创新性工作中,并以此形成有效管理。


为此,我们坚持科研先行,建立“专家引领、同伴互助、自我研修”的科研工作机制,实现集团科研全员化,人人参与课题研究,人人具备科研能力。学校鼓励教师开展课题研究,形成了校级、区级、市级、国家级的课题研究梯队,每个学年形成学校“课题研究地图”公布给全体教师,“梯队式”的课题研究模式给全体教师指明了研究前进的方向,明确了研究的内容与类别,促进学校的科研课题研究逐步走向均衡化和全面化。


学校以共建科研管理理性引领整个集团的教师成长。比如德育方面,从德育理念到学科德育、班级建设、五育评价等领域形成了一批具有研究价值的课题,培养了一支具有引领科研发展力和创新力的优质教师队伍;教学方面,从课程建设到教学评一体教学方式、跨学科实践等领域形成了一批具有研究价值的课题,助力教师在科研活动中实现教学理念的更新和教学能力的提升。


33.jpg


定位“一体化” 共建教师培训


学习型组织对于人的要求越来越高,培训是集团思想文化建设的重要一环,只有学校自上而下形成统一的文化认同,方可创设出健康良性的发展环境,推动实现“协作共享、抱团发展”的集团发展目标。


我们聚焦培训的三大任务“完成当前的任务、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应对未来的挑战”,发挥集团核心校的优势,整合核心校和各个成员校的优质师资力量,努力打造学习型组织:一方面不断完善一体化人才发展体系,从“独学”到“共学”,实现“精准教研”赋能;从“输血”到“造血”,实现“本土名师”培养。另一方面不断强化集团一体化系统培训,设计单项和综合双重的方式,首先从学科专题培训、教学改革培训、个人发展培训三个维度进行分散的单项培训,然后再把老师们安排进各个“工作坊”以工作室活动的方式进行综合性的培养。



定位“资源共享” 共建教师交流轮岗


干部教师轮岗流动对于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意义重大,同时也会提升社会对学校教育的信心。教师的流动在海淀区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已有十多年的历史。每年,集团都会派出骨干教师在各校之间有序流动,传递教学理念、分享教学经验,实现优质带动、资源共享,促进各校区教育教学的均衡协同发展。


44.jpg


完善评估集团化治理助力教育贡献


集团化治理的关键在于自我评估。通过自我评估,可以确保集团规章制度文化的有效性,从而促进整个集团的优质可持续发展。我校根据《海淀区集团化办学质量评估实施方案》一直致力于完善自我评估体系,并制定了严格的工作流程与标准。在建立信任与深度信任的关系基础上以集团内评估促进集团内的每一所成员学校高质量发展。


首先是正向布置,建立统一的学校文化建设管理标准,实施统一管理的方法、手段和工作评价标准,对集团的物资、人员进行统一的管理,规范集团文化落地实施标准,让各校区(分校)有章可循,规范、稳步推进集团文化落地,充分挖掘集团化办学的协同效益和规模效益。所有校区(分校)要遵从集团的一体化管理,局部发展要遵从整体规划,局部利益要遵从全局利益;集团内的每一位教职员工自觉认同集团文化,按集团文化要求审视和约束自己的日常言行,真正做到将学校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其次是逆向反馈,先结果再过程。在进行自我评估时,我们首先关注的是结果,通过对比目标与实际情况之间的差异,清楚地看到哪些方面需要改进、加强或调整。然后,在根据结果出现的问题中,开始寻找原因,并重新制定行动计划。总之,通过集团内部的自我评估,很好地促进了整个集团的健康和稳定发展。因为每个部门、校区(分校)都可以及时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同时也让集团内各部门、校区(分校)之间更紧密配合、协作共赢。


每个集团校都是独特的,具有各自的文化背景、教育资源和师资力量、教育理念和价值观。这些独特性反映了每个集团的办学理念、教育实践和发展路径的多样性,我校作为海淀教育集团大军中的一员,具有属于这个集团的独特发展。对于整个区域来说,也以其高质量的教育实现了其独特的价值和贡献。


集团化办学作为顺应新时代节拍,破解学校治理模式变革的时代命题,有效拓展了教育的内涵和外延。在教育改革浪潮迅猛涌动的今天,我校集团化发展模式正在更多更公平地惠及所有学生。展望未来,学校将挖掘内涵强根基,聚合优势提速度,凝聚集团力量,为区域的集团化办学贡献典型范例和改革范本,不断助推区域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


编辑|王平 王奕丹

校对|王萌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