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高考 | 陈经纶中学智慧备考从容应对新高考变局
导读:每一年高考,都是应届考生、家长、学校乃至全社会的共情时刻。高三备考是每个高三学生都必须经历的重要阶段,它对于学生的学业发展和未来的人生道路具有极大的影响。近日,由教育头条主办的“协同备考 赋能师生——首届高三年级组长学术沙龙”广受京城教育界关注。沙龙上,北京市陈经纶中学王小平老师以兼具高三教师和高三学生家长的双重视角,围绕当前高三备考的现状和挑战,从“聚焦问题 有效落实”切入,提出了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从“苦学硬抗”到“智慧备考”的战略性思考,详细介绍了陈经纶中学的高三年级备考策略,引发了与会者的强烈共鸣。

北京市陈经纶中学教学副校长 王小平
每一年高考,都是应届考生、家长、学校乃至全社会的共情时刻。高三备考是每个高三学生都必须经历的重要阶段,它对于学生的学业发展和未来的人生道路具有极大的影响。
近日,由教育头条主办的“协同备考 赋能师生——首届高三年级组长学术沙龙”广受京城教育界关注。沙龙上,北京市陈经纶中学王小平老师以兼具高三教师和高三学生家长的双重视角,围绕当前高三备考的现状和挑战,从“聚焦问题 有效落实”切入,提出了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从“苦学硬抗”到“智慧备考”的战略性思考,详细介绍了陈经纶中学的高三年级备考策略,引发了与会者的强烈共鸣。
一、现实问题:学生群体特点要求教学方法变革
“作为一线教师,最大的感受是现在的学生真的是不一样了。”王小平老师认为,当前的高三备考工作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她基于13年的高三从教和年级管理经验,清晰定位了学生出现明显变化的时间节点。“学生的明显变化出现在2019年至2021年,这段时间我都在高三。2019年是‘老教材旧高考’,2020年是‘老教材新高考’,2021年起是‘新教材新高考’,这与北京从旧高考向新高考的过渡期高度吻合。”
王小平老师认为,高三学生具有与其他年级学生不同的群体特点,比如更易感知压力、行为高度约束、自主意识更强等。相比传统教学,目前高三学生需要更有针对性的教学模式。2019年抓教学时,学生的共性问题突出,对老师所布置的一般任务完成度高;目前,学生的学习障碍愈发多样,着重基本盘的模式收效有所降低。学情的变化,要求实施‘一生一策’的个性化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王小平老师强调,从表面现象看,“一生一策”是面对当前学情“必须使用的一个办法”;从深层次看,“一生一策”是“育人”的必要条件,每个生命的个性都值得尊重。基于此,教学走向精准化、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是为了让每个学生获得真正的成长与提高。
二、战略调整:高三备考“性价比”最重要
王小平老师的儿子今年上高三,作为一名高三学生家长,她的分享格外接地气。她提出的“备考性价比”理念,为家有高三学生的家长们提供了家庭教育的新思路。
王小平老师以自己的家庭为例“现身说法”,作为一名优秀的数学教师,她有十足的把握,能在40天内让所教班级每位学生取得良好的分数。但是面对自己的孩子时,针对弱项做补救和强化的策略却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过去我一直认为要先把薄弱学科的成绩补上来,达到均分后再齐头并进,但是现在我发现这个观念对于一些孩子已经过时了。”王小平老师说道。经过深刻反思,王小平老师提出了“性价比备考”的策略。她认为,高三学生每天睡眠时间短、学习任务重,精力有限且休息不足的情况下,靠意志品质“集中猛攻”弱科并不是上策。这容易导致事倍功半,甚至造成不必要的心理压力;更明智的做法是,不再只注重量的积累,而是靠教师、家长与孩子三方共同协商,制定一份“性价比高”的备考时间表。
例如,孩子在数学学习方面比较弱,保100分或者110分就够了,要严格控制在这一科目上的时间投入。与此同时,将节省下来的宝贵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孩子不发怵且能快速提分的优势学科上。当孩子越学越有兴趣时,成就感给学习赋予了新的意义。”发掘学生的优势学科,让其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远比强行弥补短板更为有效。这也正体现出新高考改革“6选3”方案尊重学生自主选择权的深层逻辑。
三、阵地转移:课堂教学的主战场地位日益凸显
王小平老师在发言中还抛出了另一个重磅观点,从课下辅导回归课堂教学,实现备考主阵地的根本性转移。
回顾自己的教学历程,王小平老师表示,在2021年之前,依靠抓课下辅导,依然是能够出成绩的,但是,近几年来面对高考试题灵活度、综合性和应用性“陡峭”上升的趋势,单靠课下辅导抓高分已经绝对不可能了。尤其是展望2025年高考时,她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高考试题的开放度和对学生思维的要求极高,由此老师的备考研究必须深入,要做到解析试题背后的思维密码,点亮学生突破的路径方法,重塑课堂教育学的逻辑生态”王小平老师坦言。由此,推动“课堂革命”成为必然选择。王小平老师指出,传统的“老师讲、学生测、集体改”的“流水线”教学模式,已经很难以应对新高考的选拔要求。因此,课堂教学增效与精准施策需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管理机制等多维度发力,无论是推进大单元教学整合知识体系,还是采用分层任务单实现因材施教,核心目的都是在45分钟内实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我们学校现在要求教师精准规划:面对各层次的学生,到底要抓住哪些核心考点,用多长时间和什么办法,确保在课堂上解决关键问题。”王小平老师认为,这种对课堂教学效率的极致追求,已成为学校高三备考工作的新常态。
王小平老师的精彩分享,清晰地勾勒出一幅在新高考与新生代学生双重背景下,高三备考工作正在发生深刻变革的图景。她的深度思考,不仅源于对新高考的精准把脉,更源于对每一个学生成长的深切关怀,为教育同仁及高三学生家长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参考。
文字 | 李梓萌
编辑 | 田一洵
校对 | 刘佩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