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考加油站
当前位置:首页 > 中高考加油站

助力中考|化学:2025中考化学大变革?提升核心素养以不变应万变!

来源:教育头条 | 时间:2025-03-21 13:56:15

导读:2025年中考改革帷幕拉开,化学学科调整引发热议——考试形式与计分方式改变、命题主体调整、教学导向转变......这些变化让许多考生与家长既感困惑又添压力:不计总分是否等于“躺平”?实验考核如何突破?初中基础薄弱是否影响高中选科?

微信图片_20250321140833.jpg

北京市大兴区采育中学初三化学教研组长刘双帆老师


2025年中考改革帷幕拉开,化学学科调整引发热议——考试形式与计分方式改变、命题主体调整、教学导向转变......这些变化让许多考生与家长既感困惑又添压力:不计总分是否等于“躺平”?实验考核如何突破?初中基础薄弱是否影响高中选科?

为破解迷思、指明方向,教育头条《中高考加油站》特邀北京市大兴区采育中学初三化学教研组长刘双帆老师深度解读新政,聚焦四大核心板块——政策风向解析、实验能力强化路径、高效备考“四步法”、初高衔接关键点,提供政策背景补充与实操学科建议。

无论您是焦虑的家长,还是迷茫的考生,都能在此找到“破局之道”:用科学思维代替题海战术,以动手实践激活学科兴趣,让政策变化成为弯道超车的契机,以不变的心态与能力应万变的环境与现状!

2025中考化学学科从“分数导向”到“素养提升”

刘老师表示,2025年,北京中考迎来重大调整——化学学科不再成为中考计分科目,改为“考查科目”,成绩以等级形式呈现。这一变化一方面呼应国家“双减”政策,关注学生的负担和身心承载能力,另一方面也是根据初中阶段化学学科的特点、课时安排和课程标准要求综合确定的。毕竟初高中衔接的不仅是知识,更多的是学习的兴趣和学科思维。具体变化体现为:

1.总分构成调整:化学满分80分,其中笔试占60分,实验操作考试与跨学科实践活动各占10分。

2.实验考核升级:实验由纸笔测试变为操作考试,实验操作考试包括随堂测试和集中测试两部分,随堂测试融入日常课堂教学、随堂组织,满分为8 分;集中测试由学校统一组织,从课程标准8个必做实验中抽取1个进行,满分2分。

3.跨学科实践融入:围绕化学与资源、能源、材料、环境、健康等领域,以主题式活动串联课程内容,引导学生用多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考查融入日常教学,随教学进程开展。

“中考改革是杠杆,但人才培养需放眼终身学习。”刘老师强调,考试评价方式的变化,主旨是落实新课程标准要求,把教师从应试备考中解脱出来。引导教师面向课标教学,带领学生把主要的精力和课时用在最需要培养的学习兴趣和思维品质上。

实践能力是实验室里的“真功夫”

刘老师表示,改革后,化学课堂将更加注重学生在实验室里的“动手实操”能力。以采育中学为例,学校在实验资源上加大投入:

一、硬件保障:实验室安全防护设备、实验耗材全面升级,确保学生“人人动手、个个参与”。

二、课程设计革新:实验教学贯穿全年,构建“目的→操作→现象→结论”认知模型,强化科学探究能力。

三、评价更立体:实验操作占10分,跨学科实践占10分,评分标准涵盖设计、执行、反思等多维度,真正实现“做中学”。

有家长担忧“不计总分=教学缩水”,但刘老师强调:“学校实验开出率100%,此外,按照学校一课一研的要求,化学教研组高标准备课,研制符合本校学情的“教学评一体化”学案,课堂教学注重学科思维的培养,关联学段衔接,为高中选考化学的学生奠定坚实基础”。

高效复习的“四维突破法”

中考百日誓师刚刚落幕,面对不足百日的备考时间,刘老师融合认知心理学原理与学科逻辑,打造立体化备考体系——“四维突破法”助力考生构建化学核心素养金字塔。

一、教材解码——构建知识晶体

新课标(2022版)是命题核心依据,教材中的实验案例、基础知识需“吃透”。同学们可以横向对比北京版、人教版等教材共性内容,纵向贯通新课标(2022版)要求,建立“考点-教材-真题”三维坐标系。重点突破课标要求的学生必做实验、实验原理(如反应原理、装置原理、操作原理)分析等高频考点。

二、真题攻关——破解命题密码

刘老师强调,真题是考试的“风向标”,虽素材每年更新,但核心考点万变不离其宗。因此,同学们在练习后需“回归教材”,对照错题查漏补缺,避免盲目刷题。

1.学习命题人思维透视:将连续5年真题进行"知识点分布-考查形式-能力层级"三维分析,聚焦各年份同一考点的不同设问方式。

2.利用错题进化论:建立“错题进化本”,按“知识型-方法型-综合型”分类,采用“原题→变式→自创”三级训练法。如将粗盐提纯错题升级为海水淡化方案设计。
   3.揣测命题趋势预判,2025试题情境素材选取注重育人导向、设问体现学科应用价值、试卷图文并茂,考察学生多元获取信息的能力,基于课程标准,凸出对主干知识的考试,实验考查过程中注重学科思维。
 

三、实验突破——打造科学实战力

刘老师强调,初中化学注重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基础实验与思维训练都尤为重要。

1.基础实验封神术:“8+2”必考实验精研(新增2025版重点实验),采用“口诀记忆法”,如“查装定点收离熄”升级为“查密定点收纯熄”。
    2.思维可视化训练:运用“5W2H分析法”解构实验,如探究水的组成及变化时,追问“Why集气管中装满水?How验证产生气体成分?”
 

四、智慧共学——构建学习生态

刘老师建议同学们,可以组织同学共同参与研讨活动中,并模拟实验考核的情境;当面临挑战或疑问时,应主动向教师寻求帮助,从而确保学习过程中的问题能够得到及时解决,避免因单打独斗而造成的效率低下。

1. 异质分组策略:组建4-6人“化学攻坚队”,包含实验能手、理论达人、数据分析师等角色,实施“导师轮岗制”。

2.AI助教赋能:利用虚拟实验平台进行实验预演,通过错题识别算法生成个性化训练包。

给未来“化学人”的特别建议

对计划高中选考化学的学生,刘老师也给出建议:立足当下,规划未来。初中化学是基石,即使不计总分,也需扎实掌握基础知识,并要重视初高中的衔接,培养科学思维,多参与科技竞赛、课题研究,将化学知识与现实问题结合,提升创新能力,赢在起跑线!

“政策会变,但知识的力量永恒”。刘老师衷心表示,今天的每一份投入,都在为明天的科学梦蓄力!

2025中考化学改革,是挑战更是机遇。放下“分数焦虑”,拥抱“实践创新”,用科学思维与动手能力武装自己,未来的“化学人”必将脱颖而出!

    最后,刘老师希望在考试过程中,同学们能以实验为基,用学科思维解题,沉着冷静,发挥出最佳水平;愿在高中化学学习中,以实验为舟,扬思维之帆,探索化学的奥秘,收获知识与成长!



文字 | 周  静

编辑 | 周  静

校对 | 李梓萌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