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考加油站
当前位置:首页 > 中高考加油站

助力中考|物理复习蓝图和精准导航

来源:教育头条 | 时间:2025-10-11 09:26:20

导读:为了帮助中考学子更好地构建物理核心要点,掌握考试题型得分技巧,《教育头条》采访了天津市第七中学一级教师、物理组组长张展闳老师,张展闳老师将针对中考物理的不同层级的复习策略作出分享,指出学生备考中产生的误区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张展闳.jpg

天津市第七中学一级教师、物理组组长张展闳老师


为了帮助中考学子更好地构建物理核心要点,掌握考试题型得分技巧,《教育头条》采访了天津市第七中学一级教师、物理组组长张展闳老师,张展闳老师将针对中考物理的不同层级的复习策略作出分享,指出学生备考中产生的误区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物理学习分层指南:基础、进阶与拔高,对号入座精准提升

(1)针对薄弱学生:

①心理层面:稳住心态、摒弃杂念、建立信心,不要慌。确立好复习目标后逐一击破。

②难度层面:中考难度梯度是7:2:1,主要精力放在基础题上。

③题型层面:单选+填空+电热计算(30+24+6=60分)。

④内容层面:基础题常考一些物理现象:比如声现象、光现象、物态变化、大气压强、扩散、磁现象等等;还有一些生活应用:比如惯性的利用、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生活中的应用、简单机械的使用,增大减小摩擦以及增大减小压强的方法等等;这些知识点都是以概念的形式出题,出题的频率很高,有的甚至每年都考,难度也相对简单,但这些概念不亲自体会难以形成深刻的记忆。

以上复习差不多以后可以尝试复习电热计算Q=cm△t类型历年变化较小。力学方面可以考虑基本受力分析、力和运动之间的关系、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等。电学方面:电路的基本元件,串并联电路的识别,简单的欧姆定律计算等。

(2)针对中等学生:

①心理层面:务必跟上课堂的节奏,并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计划,有针对性的查漏补缺或者突破提高。

②难度层面:70%+20%,目标90分以上。

③题型层面:这一层次的学生其实应该兼顾中考的全部题型,基础题尽量不失分,有难度的题型应该尽量少失分,基础为重、难度为辅,提高熟练度。

④内容方面:这一层次的学生最应该做的就是归纳整理。

归纳易混淆概念。比如重力和压力、惯性和力、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温度内能和热量,虚像与实像,反射与折射,连通器和大气压强的应用等。

构建知识体系。比如从平衡力这一点出发,一方面联系到受力分析:水平方向常见的牵引力和摩擦力二力平衡,竖直方向重力和支持力的二力平衡,继续细化其中重力和摩擦力的概念,重力还可以联系质量,滑动摩擦联系压力和相对运动;另一方面,平衡力还可以联系物体的运动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再联系速度的计算等等。

整理共性、搜索个性。常见的测量性实验:测密度、测电阻、测电功率等,常见的探究性实验:滑动摩擦力、动能、重力势能、杠杆、滑轮,导体电阻的影响因素,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等。根据实验原理选测量工具,测量工具的量程、分度值,使用前的调零,多次测量的目的,表格的设计,归纳共性找出个性,归纳同一问题的不同情况。

随时总结错题。张老师表示这是最重要的一步。归纳整理,重要的不是整理本身,而是整理之后的反思、询问、重新练习的过程。

(3)针对拔尖学生:

主要谈一谈24、25题。

24题设计实验。首先要熟练掌握设计实验的基本原理、方法。比如测密度里面的补水法、溢水法、浮力法,量筒测量时漂浮测质量,浸没测体积,天平没砝码时候可能用水等效砝码,弹簧测力计的双提法、三提法,密度计法。

再如测电阻时的伏阻法、阻安法、等效替代法等等。在此之上还要注意细节和变化。以25年中考24题为例,首先审题要弄清楚已知、未知、待测,本题已知为U=35V电流表量程0-0.6A,两个滑变的最大阻值约为50Ω及约为100Ω是未知量,待测电阻28-32Ω,注意其中物理量约为多少应归为未知,但这些约等于不是没有作用,而是让考生估计电表能否测量,几个电阻如何正确选择。其次,做估计筛选元件。根据R=U/I=35/0.6≈58.3Ω,想要电流不超量程,所测电阻需要大于58.3Ω,因此本题单独测Rx和R1的最大阻值会超量程,可测R2最大阻值或任意两电阻串联后的电流。最后,还要会找到题目的矛盾或变化,此类题平时往往是给已知阻值的定值电阻、电源电压未知,但这道题正相反,给出电源电压不给已知的定值电阻。而且定值电阻换成了滑动变阻器。要求学生不拘泥于套路,摸清本质灵活变通。

25题以浮力题为例,第一应掌握常规模型,比如注水、排水类型,浮力与压强变化等类型。第二要会分析物理过程,剪断绳子、放上重物、浮沉子分离后物体状态如何变化,会找临界状态比如绳子刚伸直、拉力最大,物体对容器底无压力,物体浮力最大等等。第三要学会画图,用找出的临界状态画受力分析、找几何关系比如V排V物V水等体积关系,物体高度、浸入深度、液面高度等高度变化关系。最后,根据受力情况、几何关系配合相关的浮力压强公式列方程,求解方程。

电学综合题可能涉及到电路设计、动态电路、结合图像等问题。电路设计还是以串并联电路各自特点为出发点进行设计适当调整,动态电路考虑画等效电路的方法将动态转化成多个静态,再进行分析。关于图像要学会将物理量与简单函数相联系,有些题目尝试着重分析图像的拐点,对应物理过程的临界点,逐一分析。另外△U△I△P类型对应的结论自己亲手推导。

识别并打破三个常见的复习误区

一、盲目刷题——只做题,不反思 

表现:

有些同学认为“题海战术”是提高成绩的唯一途径,大量做题却很少回顾错题:还有些同学做完题目后,对答案正确与否“一看了之”,不深入分析错因,也不总结解题思路,

导致同一类错误反复出现。

改进建议:

1.精选题目,注重质量而非数量:以中考真题、典型例题为主,避免重复做低效、偏难怪题。

2.建立错题本,定期复盘:将错题分类整理标注错因定期重做,检验是否真正掌握。

3.反思解题思路:每做完一道题,反思“这道题考查了什么知识点?”“我是怎么想到这个解法的?”“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

二、从众做法——别人做什么,我也做什么

表现:

缺乏自我认知,没有根据个人的知识掌握情况、学习习惯和薄弱点制定个性化复习策略。

改进建议:

1.自我诊断,明确薄弱点:可以通过模拟测试、章节小测等方式,找出自己知识掌握的薄弱模块。

2.制定个性化复习计划:针对薄弱环节重点突破,强项内容适当巩固,做到“有的放矢”。

3.不盲目跟风,选择适合自己的资料与方法:结合自己的情况选择习题、复习节奏和方法。

 三、闭门造车,孤军奋战 ——不问题,不探讨

表现:

一部分学生遇到不懂的问题不愿意问老师或同学,总想着“自己琢磨”或“等以后再说;一些人不参加老师组织的复习课、讲评课,认为“浪费时间”或“自己已经懂了”。还有的错失小组合作、老师指导等宝贵资源,独自复习,信息闭塞。

误区根源:

高估了自己的自学能力,低估了教师指导和同伴互助的价值,缺乏主动求助意识。

改进建议:

1.主动请教,不怕“丢脸”:遇到不懂的知识点、题目,及时向老师或同学请教,把“疑问”变成“知识”。

2.充分利用课堂和老师资源:老师的复习课、习题讲评课往往是针对中考重点、难点的精准讲解,认真听讲、做好笔记比自己盲目复习更高效。

3.参与小组合作学习:与同学组建学习小组,互相讲解、讨论疑难问题。

 

张老师强调复习不是“拼时间”“拼题量”,而是“拼方法”“拼效率”“拼思考”。只有避开这些常见误区,做到有目标、有反思、有策略地复习,才能在中考物理中取得理想成绩。




文字|王  灿

编辑|王  灿

校对|刘佩钦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