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中考|道法不难,解锁高分秘籍
导读:为了帮助学生和家长更好地应对中考《教育头条》本期特邀请到天津市实验中学一级教师、道法老师刘坤鹏老师,对中考道法不同题型的解题策略和应对开卷考试的挑战学生应该采取怎样的策略进行了分享。
天津市实验中学一级教师 刘坤鹏老师
为了帮助学生和家长更好地应对中考《教育头条》本期特邀请到天津市实验中学一级教师、道法老师刘坤鹏老师,对中考道法不同题型的解题策略和应对开卷考试的挑战学生应该采取怎样的策略进行了分享。
对于中考道法来说,道法试卷一般有选择题、简答题、材料分析题、实践探究题这些,我们可以把这些题型分为两种:客观题和主观题。刘老师表示无论是主观题还是客观题。其实常见的失分点是类似的,概括来说就是在两方面,一个是不牢固: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一个是不到位:提取材料信息不到位、检索关键词不到位。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提分,刘老师提出了以下的策略:
掌握技巧:两步拿下客观题
一、排除法
常见的是排除错误的,能够快速排除错误选项的前提是基础知识牢固,那基础知识怎么才能牢固呢?关键点就在于要背诵的必要的知识点,以便快速排除错误题支,节省做题时间。比如:“公有制经济的主导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等。另外一种排除则是选出对的选项,这也要依靠基础知识。
二、关键词法
刘老师提到当前中考道法的特点是文字材料较多,大概有3400字左右,怎么能够在较短时间内阅读完材料并知晓材料主旨呢?那就体现快速阅读的重要性了。这就要求学生们一目十行,边读边划出关键词。这个所谓的“关键词”有时候可以是一个字、几个词、一句话。那怎么做到能够快速、准备地圈出关键词呢?这个要靠平时一点一滴的积累、一次又一次的训练。找出关键词后,配合排除法、再对应选项,就能选出正确答案。
这两个有时候用一个就能做出来,有时候两个并用。其实,综合来看,考察的就是两点:一个是基础,一个是能力。基础是要自己下功夫积累和背诵的,脚踏实地,落到实处。而能力则是学生在听老师讲课、讲题中潜移默化地培养起来的。
运用方法:善用四步法占领主观题高地
刘老师针对主观题的提升方面总结了十二字口诀:审范围、审设问、读材料、落答案。
第一步,审范围,范围是索引答案的区间。这个范围可能是单元标题、课标题、框标题,还有可能是话题,比如“学习、自己、友谊”等等。范围越精细,答案越精准。
第二步,审设问,要清楚这道题问的是什么。问的是做法还是原因。是对一句话的认识,还是对上述材料的理解。答案往往在审设问时就明了了。
第三步,读材料。如果第一步的范围没有明确,第二步设问问得比较笼统,那就开始第三步,读材料。简单来说,如果无法从设问和范围中得出答案,那材料肯定是关键。要带着设问读材料,一目十行,边读边划出关键词,通过关键词反映课本理论。刘老师特别强调如果反应不出理论,那就要从基础知识抓起。
第四步,落答案:前三步都做好了,才能写答案。有些同学明明写了很多内容但是分数却不高,其实是方法技巧错了。
用对教材:开卷制胜
刘老师提到开卷考试之所以难,因为它“开放性大”。考察的因素比较多,是对基础、发散能力、素养的综合考察。考察学生能否在有限时间内,从众多资料中快速提取所需信息并运用这些信息去分析、解决问题,这更能凸显对知识综合运用以及思维能力的检验。
在开卷考试环境下,学生最大的挑战是部分人盲目地认为开卷考试很简单,过度依赖查阅资料,在考前没有对知识进行基本的理解和梳理,考试时浪费大量时间,结果大多不尽人意,考试成绩不太理想。为此刘老师特别强调了教材的重要性。
如何高效利用这6本教材呢?
首先,仔细听、认真记。上课要仔细听讲,而不是认真听,差别就在于要仔细听注重听老师讲的理论的思路、题眼、技巧方法。同时还要认真记笔记,不但要记哪些题,还要记住老师讲的例子、思路等,这样方便理解记忆。
其次,经常看、反复读。要经常翻看课本,熟悉教材,反复读书,字斟句酌,不仅要看重点内容,也要熟悉书中的“探究与分享、相关链接”。更要了解掌握每道题中答案的大致意思。
最后,勤梳理、成体系。在前两步基础上,要勤梳理知识结构,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换言之,每本书各自的结构和脉络要清晰,几本书之间的逻辑关系要了解,形成一整套完整的知识框架、知识体系。
编辑|王 灿
校对|刘佩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