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访谈
当前位置:首页 > 校长访谈

北京市朝阳区垂杨柳中心小学教育集团总校校长钟亚利:给“抢跑文化”降降温

来源:教育头条 | 时间:2019-07-30 10:33:24

导读:我总要告诉新生家长三句话:接受自己的“不适应”(小学生家长的角色需要学习和适应)、接受孩子的“不优秀”(不要拿自己期待的标准去衡量孩子)、接受老师的“不客气”(要有接受老师批评意见的准备)。

昨天和朋友谈起孩子参加校外培训,过度学习、超前学习、负担过重,对学生成长可能造成的危害。


李老师的坚持


李老师是我们某校区一位有着20多年教龄的中年教师,三年级的教研组。自从学生升入三年级以后,李老师发现参加校外文化课培训的孩子有所增加,而且大多集中在自己任教的三(7)班。


仔细调查才弄明白,原来三(7)班有个同学上校外培训班时,被辅导老师提问的一些语法知识难住了,辅导老师说:“你怎么什么都不知道,你是哪个学校的?你们老师怎么没教啊?以后小升初到了中学怎么跟得上,这不补习怎么成!”家长在班级群里分享校外辅导老师的话,带动这个班很多家长都给孩子悄悄报了课外文化补习班。


李老师担任班主任的三(1)班,因为沟通及时,家长就没有被误导。期末三年级全区质量抽测,那些上了补习班的孩子并没显出优势。


李老师利用家长会分析了补习班针对知识点、让孩子超前学习的利弊,播放自己的课堂实录,帮助家长了解课标要求和自己的教学设计。李老师分析“授之以鱼”还是“授之以渔”,指导家长通过亲子阅读、亲子劳动、亲子社会实践等陪伴方式,丰富儿童的精神体验。


在李老师的坚持下,她教的两个班几乎没人再报课外文化补习班,师生陶醉在成语和经典篇目的积累中,徜徉在整本书阅读的分享中,口语表达、书怀练笔,非富多彩的阅读实践活动让孩子们爱上语文学习,爱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班里的家长不再担心,亲子阅读成为更多家长陪伴成长的方式。


李老师的成功告诉我们,强内功是把孩子拉回课堂最有效的力量。让孩子在学校“吃得好、吃得饱”,给家庭教育恰当的干预,自觉抵制社会不负责任的诱导。


教师应聘现象


这两年学校在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教师的时候,有一部分应聘人员就来自社会培训机构。我分别问过两个来应聘的年轻英语教师,为什么不继续在名气很大,收入又可观的培训机构任职?两个人不约而同告诉我,一是来公办学校寻求自身专业发展,在培训机构除了教课感受不到对自己的培养。二是看不惯培训机构为了让家长看到所谓的教学效果,急功近利,浅尝辄止的一些做法。


培训机构老师入职以后,不仅被公办学校浓厚的教研氛围深深折服,家校之间的相互信任、老师的无私奉献也让他们有一种从未有过的成就感。同样的,培训机构与学校同步的文化课程,往往也希望由公办学校的老师来执教。禁止公办学校老师在校外培训机构兼职的规定,大大限制了培训机构的师资来源。因此,我们要让家长了解:像北京这样的大城市,发达地区,公办学校教师队伍,是有编制保障、素质保障和管理保障的。从近些年的教学质量监控来看,校际间、城乡间的差距越来越小,也说明首都教育的优质均衡化水平,让每一个孩子享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绝不是一句空话。


超前生要关注


每年入学新生中,都会有个别早教过渡的超前生。这些六、七岁的孩子往往表现出比其他儿童更“聪明”,但是各方面习惯的养成存在严重问题。有的注意力不集中,容易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有的群体适应性差,容易和其他小朋友发生冲突;有的孩子喜欢表现,但是经不起挫折。这些问题都与不科学的早期教育有关,家长盲目信奉培训机构,让培训机构代替自己对孩子的陪伴。这样的孩子家长期望值往往很高,唯恐孩子丢掉那点超前的优势,紧张又敏感。


所以我总要告诉新生家长三句话:接受自己的“不适应”(小学生家长的角色需要学习和适应)、接受孩子的“不优秀”(不要拿自己期待的标准去衡量孩子)、接受老师的“不客气”(要有接受老师批评意见的准备)。孩子上学了,也许很快就失去了超前的优势,这时候不要急于让孩子继续抢跑,而应该把养成良好的学习和交往习惯放在第一位。


有这样一句话:“德不近佛者不可以为医,才不近仙者不可以为医”,我想教师也一样。面对社会和家长越来越高的期待,我们必须拿出更大的勇气,担当起守护成长的神圣责任。针对校外培训、抢跑文化,我们不能简单说不,而要三位一体去治理:学校满足需求且丰富、社会甄别良莠慎打压、家长崇尚助跑不抢跑。


作者|钟亚利

编辑|陈子霄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