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访谈
当前位置:首页 > 校长访谈

吴颖惠:建立区域优秀中青年教师成长7大路径

来源:海教思维 | 时间:2023-12-05 09:45:13

导读:工作站与优秀种子教师一起走过了“拓宽成长新赛道、助推教师新发展”两年历程,我们希望在海淀区中青年教师中涌现出一批具有教育家精神的优秀教师。教育家精神是每位教育人需要践行、传播的一种精神,也是我们自己的理想信念,比如“心有大我、言为士则、启智润心、勤学笃行、乐教爱生、胸怀天下”。教育家精神跟过去提到的“四有好老师”“四个相统一”“争做大先生”,包括“四个引路人”“六个下功夫”完全是一脉相承的。希望老师能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与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与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与学术规范相统一。“四个统一”也是种子教师工作站努力探求的发展路径。

1.jpg

作者:吴颖惠(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


工作站与优秀种子教师一起走过了“拓宽成长新赛道、助推教师新发展”两年历程,我们希望在海淀区中青年教师中涌现出一批具有教育家精神的优秀教师。教育家精神是每位教育人需要践行、传播的一种精神,也是我们自己的理想信念,比如“心有大我、言为士则、启智润心、勤学笃行、乐教爱生、胸怀天下”。教育家精神跟过去提到的“四有好老师”“四个相统一”“争做大先生”,包括“四个引路人”“六个下功夫”完全是一脉相承的。希望老师能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与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与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与学术规范相统一。“四个统一”也是种子教师工作站努力探求的发展路径。



01教师必须是终生学习者



教师是一个成长的过程,没有一个职业像教师这个职业需要终身学习,教师应该是终身学习的践行者。教师的职业是知识分子的职业。知识分子和非知识分子一个最大区别,就是终身的学习,终身的践行。


职前教育。由大学等专业机构来完成,需要学科和教育学等两方面的知识,一般由师范类高校负责,确保其获得教师资格证,掌握符合职业要求的理论知识和职业技能。


职后培训。关注教师教学的实践知识及技能。由对学科知识和教学法有充分理解的专业人士,比如教研、科研等部门负责,确保教师拥有教育学的实践知识。


终身学习。教师是终生学习的践行者,在工作中学习、在研究中学习、在阅读中学习、在实践情境中学习。



02教师需要怎样的专业学习



我们认为需要三个方面的专业学习,基于此我们创立了海淀区优秀种子教师工作站。


能力提升学习。教师专业学习是一个包含认知、情绪、行为的复杂过程,具有多重本质与多元层次。教师专业学习要从过于注重掌握抽象的、去情境化的学术知识,走向具体的、程序性的、基于经验的实践能力培养。


实践导向学习。专业发展需要借鉴临床医学、法学和建筑学等成熟专业,发展其专业实践话语体系与实践模式。比如“学科教学法知识”等。


经验共享学习。专业发展中所依存的经验具有情境性、连续性、延展性与互动性,比如听评课活动、课题研究活动等。



03工作站的培育目标



基于教师学习三种模式,工作站设计创设了分级、分类、分层、分阶段的教师教育培育模式。自2021年7月份启动以来,工作站构建了一个基于教师核心素养的、开放的、升级迭代的课程体系,研发了教师自主发展手记,搭建基于教科研一体化的教师发展平台,探索了优秀教师专业成长的基本路径。工作站启动之初的目标主要为三点:


一是壮大优秀教师队伍的后备队伍。加速中青年教师专业发展过程,将优秀种子教师发展成为具备优秀教师素养和达到市区骨干教师评选条件的教师,工作站是维系海淀教育持续发展的基础工程和提升海淀教师队伍整体质量的重要突破口。


二是探索中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新模式。在尊重中青年教师成长规律基础上,创新、丰富教师教育培养的制度机制,探索一条打通区校培养渠道、打破校际边界的开放联合培养的教师专业发展新模式。


三是构建教师素养提升研修课程体系。以完善优秀种子教师专业素养结构、化解优秀种子教师与优秀教师之间的专业素养差、提高优秀种子教师专业认知水平、提升优秀种子教师专业发展能力为目标。



04优秀教师成长的七种有效路径



工作站在实践与探索中逐渐形成了优秀种子教师专业发展的七种有效路径,以进一步激发教师内驱力和自主性,扩大教师知识领域,丰富文化素养,完善知识结构和素养体系。借助于学习共同体,以行动的研究方式促进种子教师提升教学能力和研究能力。


一是创新“三线并进”工作站组织架构。工作站创立了组织管理、专业指导与资源供给“三线并进”的组织架构。组织管理包括领导小组、工作站工作组以及片区学习共同体三个层级;专业指导包括学术指导专家组、理论导师、实践导师三个级别;资源供给包括高校智力资源、区级平台资源以及学校场景资源三种类别。


二是系统开展通识课程研修。工作站系统开展了师德、文化、科学、研究、教学和信息等六大素养的通识课程研修活动。这种活动包括必修、选修、自修,采用线上、线下以及混合式学习方式,开展了课堂观摩、专题讲座、研讨交流、研学考察、实践体验、课堂观摩、公开课展示等学习形式。课程学习让种子教师成为一个有科学精神、文化底蕴、研究意识,能判断分析使用信息能力,受人尊敬的“大先生”,进而影响孩子。 


三是研发《优秀种子教师发展手记》。《手记》不仅是一个工具,更是教师专业发展实践导航,《手记》中间有“我的自画像”“我的专业发展规划”“我的教学”等9个版块和“我的研究课题”“我的研究论文”等19个栏目,将种子教师的六大素养蕴含其中,教师如果按照这个导航走,就能达到目的地。


四是组建教科研学习共同体。工作站组建了15个研修共同体,设立共同体负责人。作为共同体活动的策划者和组织者,他们为参与研讨学习的优秀种子教师创设有意义的、有价值的、有成果的研修活动。组织优秀种子教师针对课堂教学实践中的真实问题,提出研讨活动主题,组织教师开展参与式、体验式、开放式、反思性等形式的研讨活动。


五是创新“双导师”指导模式。为种子教师选配一名理论导师和一名实践指导老师,以“理论导师+种子教师+实践导师”为主体的“三位一体”培养模式进行培养。以课堂为核心,以课堂观察和课例研磨为主要方式,在反复观察与被观察、追踪与被追踪、评议与被评议的过程中,促进种子教师转变教学理念,提升教学水平,提高专业素养。“双导师负责制”模式让青年教师的培养由“封闭”走向“开放”、由“近亲繁殖”走向“多元融合”,让种子教师得到更多名师的指导,吸纳更多名师的教育智慧,形成独特教学风格和教学个性,实现专业自主发展。


六是组织开展了课堂展示活动。工作站探索了“双减”背景下课堂提质增效的教学实践活动,研究了线上线下融合新型教学模式,涌现出了197节研究课,其中162节研究展示课在“海淀区教育系统云课堂直播平台”上推送,成为海淀教师的共享资源。


七是搭建各类展示交流平台。开展主题征文,发现优秀实践成果,汇编《优秀论文集》;开展学术交流论坛,举办海思论坛,开展优秀种子教师学术研讨交流系列活动;实施成果宣传活动,“海教思维”累计推送40位学员的教育教学成果,扩大了学员和工作站的影响力。



05优秀教师培育成效显著



短短两年时间,工作站学员开阔了视野,丰厚了文化素养,拓宽了专业发展高度、厚度、深度、广度,提升专业认知和素养。从2021年7月到2023年9月,工作站学员实现职称晋级的有123人,占32.9%;实现骨干晋级的有182人,占48.7%;主持区级及以上课题296项;承担校级研究课960节次,区级及以上赛课获奖310节次;区级及以上论文获奖1317篇,论文公开发表数量为326篇,公开出版专著、参编书籍为186本。


工作站学员在立德树人、教学实践、课程建设、教学评价、课题研究和论文成果等方面,都取得一定研究成果,教师整体素质明显提升。在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中表现突出,在学校各项工作中的引领作用不断凸显,初步成为优秀教师团队,发挥优秀者的带头引领作用。


编辑|王平 王奕丹

校对|王萌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