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播报
当前位置:首页 > 头条播报

北京市助推中、小衔接课例研讨活动在人大附中朝阳学校成功举行

来源:教育头条 | 时间:2019-11-25 17:28:48

导读:2019年11月21日,北京教育学院道德与法治卓越教师工作室在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朝阳学校开展基于小学初中教学衔接的道德与法治课例研讨活动。

2019年11月21日,北京教育学院道德与法治卓越教师工作室在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朝阳学校开展基于小学初中教学衔接的道德与法治课例研讨活动。北京市卓越教师工作室负责人金钊博士以及其他核心成员、通州区名师工作室成员等参与活动。朝阳区中学教研员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康利老师担任专家指导,并主持了活动。




活动安排了张丽老师执教的《敬畏生命》和陈晨老师执教的《走近老师》。在讨论环节两位老师分别就本课教学选题以及备课过程中的思考与大家进行了交流。张丽老师认为:对于“生命”这一话题负面的新闻较多,因此,选择这一教学内容进行深度研究。在课前调研中,近200份的学情调研显示,学生能够感知生命的AB面,但是对于“他人生命与自己生命同样重要”这一价值观念具有一定的误区与盲区,因此,在本课教学中力求通过引导学生在思辨的过程中,体会休戚与共的内涵。之所以运用《中国机长》作为主要教学资源,一是源于学生熟知、感兴趣,二是就电影本身而言,也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




陈晨老师在交流本课教学的设计思路之后,认为在“不同风格教师”这一环节中,教师力求通过引导学生在“填字”的过程中,促进对于教师的认同,进而实现尊师、亲师与敬师,这其中暗含着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赵文琪老师表示:两位老师教学基本功扎实,教学能力强,学生的学习习惯好;两节课的教学能够体现教师政治站位高,教学资源的选择体现着鲜明的政治引领与时代感;两节课的教学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采用多样的教学方式,教学效果好。林波老师对于两节课所给予学生的扩展空间表示赞同,同时关注教学目标的维度划分。艾艳敏老师谈到:中学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差异与联系在于比较与借鉴。中小学教材一体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始终,教材体现着螺旋上升,相同教育主题在不同年段的教学要求不同。今天的两节课教学逻辑突显“知信行”,趋于传统的思想品德课,在课堂教学中还关注了“情理法”的有机渗透,在《敬畏生命》一课中,出于“职业操守”的角度指向的是“法理”,在教学中,建议教师能够以“多少次实验都能够证明不会成功的情况下,还要不要‘挽救’”为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从道德、情理的角度理解“生命至高无上”的价值所在。张建华老师接着说:金钊博士安排的“走进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研活动非常有价值,感受到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变化。在今天的课堂教学中,无论是教学形式,还是教学内容,对于中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而言,起到了很好的衔接作用;同时,突出的感受是人大附中朝阳学校的学生训练有素,学生在“辩论、“角色扮演”活动中的表现自然真诚;三是教师的逻辑思维超强,将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一一落实到位。四是两位老师关注教学时效性,在课堂教学中,着力培养学生记笔记的良好习惯。


康利老师认为,在进行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要关注五个重要的关键词,即:提高认知、培养能力、激发情感、树立榜样以及行为指导。对于“提高认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将政治性与学理性相统一,道德与法治课要把“理”说清楚。我们的课程所追求的是“超越知识指向观点”、“超越功利指向精神”的境界。对于“发展能力”,康老师谈到:“科学精神”是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素养之一,因此,在我们课程的教学中,要发展学生全面、辩证、发展的思维能力。




最后,金钊博士做了总结点评:今天要从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站位审视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体现同一教育主题的螺旋式上升。两节课例的主题“生命教育”、“师生关系”小学初中均有所涉及,应明确各自学段的定位,既不能人为拔高,同时切忌低幼化。两节课作为常态课,上出了公开课的精彩!研讨活动在积极、严谨的氛围中结束了,同时开启了在场老师对于“中小学道德与法治有效衔接”的深度思考。工作室成员将以自己的工作实践不断探究、解决这一问题,以此助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实效性!


编辑 | 灵芝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