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台区西罗园五小启动“乐野+”定向越野课程
导读:打破校园围墙,激活公园资源,探索“五育融合”新路径。10月28日,北京市丰台区万芳亭公园文化广场暖意融融,西罗园第五小学“乐野+”定向越野课程正式启动。丰台区教委、丰台公园管理中心、西罗园街道、西大学区相关负责人,以及北京市丰台区定向运动协会代表、新闻媒体和师生家长齐聚一堂,共同见证这场别开生面的户外育人实践。
打破校园围墙,激活公园资源,探索“五育融合”新路径。10月28日,北京市丰台区万芳亭公园文化广场暖意融融,西罗园第五小学“乐野+”定向越野课程正式启动。丰台区教委、丰台公园管理中心、西罗园街道、西大学区相关负责人,以及北京市丰台区定向运动协会代表、新闻媒体和师生家长齐聚一堂,共同见证这场别开生面的户外育人实践。
此次活动是西罗园五小积极响应丰台区“乐学公园”与“乐野自然体育课”项目的重要举措,也是落实教育部“强化实践育人”要求的创新尝试。近年来,丰台区持续推进教育场景多元化:今年3月启动“乐学公园”项目,推动中小学与周边公园深度合作;9月推出“乐野体育课”,倡导在自然环境中开展沉浸式体育教学。作为首批试点校之一,西罗园五小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首创“体育+思政+自然”三维融合的“乐野+”定向越野课程,将体能锻炼、红色教育与生态认知有机整合,让知识走出课堂,让成长融入自然。
启动仪式现场,“乐野+”主题横幅格外醒目,学生们佩戴蓝、黄、绿等彩色手环,眼神中充满期待。西罗园五小副校长高雪梅介绍:“‘乐野+’不是一次简单的户外活动,而是学校构建‘无边界课堂’的关键一步。我们通过‘运动闯关+红色打卡+自然观察’的任务链设计,让学生在奔跑中强健体魄,在追寻红色印记中厚植家国情怀,在发现自然奥秘中激发科学思维,真正实现‘身体动起来、思想活起来、心灵暖起来’。”
校长黄书亮在致辞中表示:“新时代教育必须打破‘围墙思维’。我们希望通过这类课程,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提升团队协作能力、增强环境适应力、涵养社会责任感。未来,我们将持续深化课程体系,让‘乐学公园’成为孩子们成长的第二课堂,让社会实践成为立德树人的生动载体。”
丰台区教委相关领导对课程启动给予高度评价:“西罗园五小的探索为区域‘公园育人’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样本。它不仅拓展了教育的空间边界,更实现了资源联动与育人模式的协同创新,期待更多学校加入这一行列,共筑社会大课堂育人新格局。”丰台公园管理中心负责人也表态,将持续提供场地支持与安全保障,助力“校园—公园”协同育人机制常态化运行。
活动中,丰台区定向运动协会会长孔繁金为学生们带来一场生动的定向越野培训。他结合万芳亭公园地形,讲解地图识读、路线规划及任务执行技巧,并揭秘任务卡中的“隐藏彩蛋”:“每个红色打卡点都藏着一个革命故事,完成挑战后还能解锁自然观察任务——比如记录一种陌生植物、追踪昆虫轨迹。”趣味性与教育性并重的设计,点燃了孩子们的参与热情。
13时37分,随着全场嘉宾齐按电子鸣笛器,清脆的哨声划破长空,“乐野+”定向越野课程正式启航!学生们手持地图与任务卡,在教师志愿者引导下分组出发,穿梭于林间小道、草坪花径。他们或围图商议路线,或驻足聆听革命事迹,或蹲身描绘植物形态,欢笑声与探索欲交织成秋日最美的风景线。各关键点位均有工作人员值守,确保活动安全有序。
所有队伍顺利完成挑战,返回主会场参加颁奖仪式。“最快完成任务组”“最佳协作组”“最美自然笔记组”等荣誉依次揭晓,嘉宾们为获奖学生颁发定制证书与运动礼包,一张张灿烂笑脸被镜头永久定格。
“这是我第一次在公园‘上课’!又能跑步,又能听英雄故事,还认识了好多植物,太有意思了!”六年级学生王梓轩兴奋地展示自己的任务卡和手绘笔记。家长李女士也感慨:“孩子不仅锻炼了身体,还学会了合作与观察。这样的课程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希望今后能有更多家校社协同的机会。”
据悉,西罗园五小将以此次启动为契机,持续深化“乐野+”课程体系建设。后续将围绕万芳亭公园的红色文化与生态资源,推出“红色研学季”“自然科普季”“劳动实践季”等主题模块,逐步构建“四季有主题、月月有活动、人人能参与”的户外育人长效机制,推动“体育强体、思政铸魂、自然启智”育人目标落地见效。
这场始于公园的文化广场、奔跑在绿意间的教育实验,正悄然开启义务教育阶段实践育人新篇章。
编辑|李梓萌
校对|刘佩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