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小学

玉中教师发展生态圈朝着政策引领·数字赋能·课堂蝶变方向建设

来源:教育头条 | 时间:2025-09-17 16:26:32

导读:8月25日上午,开班仪式在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正式召开。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教育学习中心主任刘娟、北京市玉渊潭中学执行校长马耀国、党总支书记赵杰志、副校长李红、教科室主任赵丽敏以及玉渊潭中学青年骨干教师团队出席仪式。本次仪式由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教育学习中心项目主管张亚生主持。开班仪式上,刘娟主任希望老师们秉持“清之高洁,华之风貌”,在教育的路上追求至臻至善,做有情怀的教育者。马校长从多元视角发表讲话,勉励老师们带着问题参与研修,在学习中始终保持敏锐的洞察力、持久的内驱力与务实的行动力。他以“玉见未来”的美好期许,引领老师们以实干奔赴教育新途,为教学提升锚定了坐标。开班仪式尾声,刘娟主任上台,向参训教师团队郑重授班旗,班旗承载着期望与嘱托,让参训老师们倍感责任。随后,班主任王潇莹老师简述清华大学历史文化,展现学府精神魅力。接着,她带领参训教师们佩戴清华校徽。本次培训在满是仪式感与期待感的氛围中,正式拉开帷幕。

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是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精神,结合《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组织实施数字化赋能教师发展行动的通知》、《北京市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实施方案》、《北京市推进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工作方案》(2025—2027 年)》和海淀区2025年工作计划,北京市玉渊潭中学聚力教学攻坚、赋能课堂升级,坚持“文化立校、课程立身、质量立命、创新立本、成才立人”躬耕实践,聚焦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提质、数字素养赋能教学创新、思政一体化润心启志、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索玉中实践模式,开展分层多维的系列化结构化的教师培训,构建日常浸润、项目赋能、平台支撑的教师发展良好生态,打造高质量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发展教师,成就学生。2025年8月25日,北京市玉渊潭中学的青年骨干教师齐聚清华大学,一场围绕“基于新课程标准的教学评一体化设计”研修之旅开启。此次研修,旨在让教师们深入理解并实践教学评一体化,为课堂教学注入新活力,助力学生全面成长。



8月25日上午,开班仪式在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正式召开。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教育学习中心主任刘娟、北京市玉渊潭中学执行校长马耀国、党总支书记赵杰志、副校长李红、教科室主任赵丽敏以及玉渊潭中学青年骨干教师团队出席仪式。本次仪式由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教育学习中心项目主管张亚生主持。开班仪式上,刘娟主任希望老师们秉持“清之高洁,华之风貌”,在教育的路上追求至臻至善,做有情怀的教育者。马校长从多元视角发表讲话,勉励老师们带着问题参与研修,在学习中始终保持敏锐的洞察力、持久的内驱力与务实的行动力。他以“玉见未来”的美好期许,引领老师们以实干奔赴教育新途,为教学提升锚定了坐标。开班仪式尾声,刘娟主任上台,向参训教师团队郑重授班旗,班旗承载着期望与嘱托,让参训老师们倍感责任。随后,班主任王潇莹老师简述清华大学历史文化,展现学府精神魅力。接着,她带领参训教师们佩戴清华校徽。本次培训在满是仪式感与期待感的氛围中,正式拉开帷幕。


9.jpg



专题一: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课堂重构与校本实践


江峰老师开展了以《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课堂重构与校本实践—新课标背景下的教学转型路径》为题目的讲座。江峰现任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课程中心课程二室主任、北京市教育学会课程发展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主笔成果获北京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国家级二等奖,负责众多北京中小学课程育人项目。这堂讲座聚焦“教学评一体化”,解析其核心是让教、学、评围绕清晰目标,在内容与标准上高度匹配,形成闭环以解决传统教学脱节问题,追求三者一致性,且以清晰目标为灵魂,教需“以终为始”设计,学强调学生主动建构,评注重过程性反馈。教学设计时要学会逆向倒推、同步规划评价;课堂实施掌握结构化活动拆解,兼具教学引导与评价监测;评价实践要拓宽评价维度,用过程性评价反哺教学;能力上实现从关注“教”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获得可落地工具,助力跳出教学环节孤立旧模式,达成教学精准、学习扎实、评价有效的新标准。


专题二:“教学评一致性”背景下的高效课堂教学


《“教学评一致性”背景下的高效课堂教学》讲座由北京市朝阳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初中数学教研员、北京数学学科带头人谢慧老师主讲。谢慧老师以“三角形的边一定是直线吗?”设问开启讲座,指出仅回答“线段”属于根据课本的机械记忆,能够探究“为何非直线”“生活中曲线三角形”等本质问题方为深度学习。结合“学习金字塔”理论,她强调被动听讲——知识留存率仅5%,主动学习——如研讨实践可达75%以上,阐明“学习≠考试”的核心观点,教师在教学中更需聚焦学生思维发展过程。新课标下核心素养导向取代传统知识传授模式,形成“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维目标体系,以物理教学为例,学生通过调研飞机和鸟相撞的力,既掌握物理力学原理(知识维度)又培育分析观念(素养维度),有效落实“用思维解决真实问题”的育人目标。关于“教学评一致性”,她注重从教学意识向课程意识的升华。谢老师以“食堂午餐民主讨论会”为实践案例,学生通过收集意见并通过讨论合作协同优化菜谱,过程中习得表达协商能力(学的维度)、体验规则责任意识(教的维度),评价则贯穿讨论记录与方案可行性论证(评的维度)。三者统一于教师设计真实情境任务、学生实践建构能力、评价贯穿过程,共同指向“培养完整的人”,实现目标、活动与评价围绕核心素养有机融合,让课堂成为生长智慧的土壤。教师们听后深受启发,明确了要以核心素养为纲设计教学活动,课堂应以学科核心知识、核心能力、核心价值为中心,将综合思维融入课堂全过程以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专题三:学习目标的设计与评价任务的一体化开发


8月26日上午,玉渊潭中学的老师们怀揣热忱,聆听华师教育研究院副院长刘术红老师的讲座,在教育探索之路上又迈出坚实一步。刘术红老师深耕教育领域,专注学校深度变革、教师专业发展与课堂教学研究,在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研究方面成果丰硕。讲座中,她从何为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这个问题引入,用实例阐释 “教学评一体化”的重要性,强调评价设计先行,以 “心中有了‘终’样子,才知道如何去‘始’” 点醒众人,让教学逻辑更清晰;梳理 “研课标” 路径,倡导从文本课标到行动课标,以“认识牛顿第一定律”为例子教会老师们如何进行课标分解,助力老师们精准把握教学方向;借助布鲁姆学习能力金字塔、韦伯知识深度指南,明晰目标层级与进阶;用四要素(ABCD)法引导老师们完整表述素养目标;以等腰三角形教学案例,示范可操作、可测评的学习目标与评价任务设计。一上午的学习,老师们沉浸其中,不断与老师互动交流,在教学理念更新、教学方法创新上收获满满。


专题四:GenAI赋能教学与评价:解锁未来教育新范式



26日下午,我们有幸聆听北京教育学院教授、人工智能和创客教育研究中心主任于晓雅关于《GenAI赋能教学与评价》的讲座,犹如在教育的迷雾中寻得了一盏明灯,让我们对教学评一体化有了全新且深刻的认识。于教授指出,GenAI正重塑教育底层逻辑,构建“师 - GenAI - 生”三元协同课堂。在备课环节,秘塔、智谱清言、DeepSeek、豆包等工具大显身手,它们能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快速生成个性化教学设计,为教师提供丰富多元的教学思路。教学评一体化中,GenAI让评价贯穿教学全过程。学情检测时,借助AI分析学生课堂表现,精准定位知识薄弱点。在课堂互动里,AI能实时捕捉学生的参与度、发言质量,动态调整评价标准。同时,它能生成详细学情报告,为教学改进提供精准依据。在教研上,GenAI助力教师快速获取前沿资源,开展高效协作。于教授提出,GenAI不是替代,而是教师的思维伙伴。未来,我们将积极拥抱GenAI,深化教学评一体化实践,培育适应智能时代的创新人才!

在清华大学两天的研修时光里,玉渊潭中学的青年骨干教师们不仅在专家的引领下汲取理论养分,更以饱满的热情投身于每一项学习活动。从课堂上的专注聆听,到小组间的思维碰撞,从与专家的深度对话,到晨光中的静心晨读,再到小组展示时的智慧绽放,每一个场景都彰显着老师们对专业成长的渴求与对教育创新的探索。这些生动的瞬间,既是研修路上的珍贵印记,更是大家将“教学评一体化”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生动实践。


10.jpg


两天的清华研修虽已落下帷幕,但玉渊潭中学教师们的教育探索之路,开启了新的篇章。从 “教学评一体化” 的理论深耕,到 AI 赋能教育的前沿洞察;从专家引路的思维启迪,到同伴互助的智慧碰撞,每一份收获都已化作老师们前行的力量。

未来,我们必将把 “教学评一体化” 的理念融入课堂每一处细节——以更精准的目标设计指引教学,以更科学的评价方式陪伴成长,让核心素养真正落地生根,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优质教育中绽放光彩。

教育之路,行而不辍,未来可期。让我们共同期待,玉渊潭中学的老师们将以此次研修为起点,在育人新征程上步履铿锵,继续书写更多教育精彩!

编辑|王  灿

校对|刘佩钦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