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播报
当前位置:首页 > 头条播报

北京市第十八中学缘何在京城化学奥赛处于C位?

来源:教育头条 | 时间:2020-12-31 13:18:43

导读:在11月15日至11月18日举行的第34届中国化学奥林匹克(决赛)暨冬令营中,北京一共斩获6枚金牌,北京市第十八中学郁子轩、周涵、李泽川三位同学经过奋勇拼搏,获得了一金一银一铜的优异成绩!


在11月15日至11月18日举行的第34届中国化学奥林匹克(决赛)暨冬令营中,北京一共斩获6枚金牌,北京市第十八中学郁子轩、周涵、李泽川三位同学经过奋勇拼搏,获得了一金一银一铜的优异成绩!这是我校继第30届、第31届和第32届之后,十八中学子第四次在中国化学奥林匹克决赛中荣获优异成绩。十八中化学奥赛连续折桂,是丰台区竞赛成绩的连续突破,标志着十八中化学奥赛进入了北京市乃至全国的一流水平。



管杰校长说,此次成绩的取得,再次展示了十八中化学奥赛以杨进基老师为代表的教练团队的实力,同时,也是在北京乃至全国基础教育领域展示我校“聚宽教育”办学思想,检验学校践行学习共同体的成就。十八中以兴趣为引导,以课堂为核心,打破不同学科的阀域,推进不同学段不同学科的融合,老师转变观念,合作设计单元主题教学,学生充分自主学习,达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目的,培养具有“健康的体,温暖的心,智慧的脑,勇敢的行"的优秀青少年。


十八中学子化学奥赛频频获奖


中国化学奥林匹克(决赛)暨冬令营是全国高中生最高水平的化学赛事,与国际化学奥林匹克相接轨。此次比赛共有来自全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30支代表队的408名顶尖选手参加。经过激烈角逐,十八中高三学子郁子轩、周涵、李泽川分别荣获一枚金牌、一枚银牌和一枚铜牌。特别是李泽川同学,他在考前几天手指意外骨折,严重影响书写和使用计算器的情况下,坚持完成了上午四个小时和下午三个小时的考试,并最终凭借顽强的意志和不懈的努力获得三等奖靠前的成绩。


通过决赛,郁子轩和周涵同学获得了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强基计划”破格入围资格。


北京市共有81人获得第34届中国化学奥林匹克初赛一等奖,其中,十八中高三和高二化学班的七名同学均获得一等奖。他们是高三的周涵、郁子轩、李泽川、刘知非、张临轩和高二的王栎尧、王宇枫。其中周涵位居北京赛区第一名,其他四位高三同学均在前31名之内;两名高二的同学分获第37名和第59名。高二魏长泽和高一李佳硕获得了本届初赛三等奖。


近年来,十八中邹家航同学于2016年和2017年两次获得全国化学决赛银牌,2018年王思涵和张光泽同学获得两枚全国化学决赛金牌。对于竞赛规划,学校化学教练团队也会努力为学生提供丰富、合适的学习资源支持,让每一位参与竞赛的学生都能够学有所得,学有所成。


学科融合推动全面发展


这些同学取得了如此丰硕的成果,让我们不禁好奇,作为他们化学奥赛总教练的杨进基老师,到底拥有着怎样的“武林秘籍”?


2015年,杨进基调入北京十八中,担任高中化学教师及化学奥赛总教练。杨进基被称之为化学教育专家、北京化学奥赛第一人,他把化学奥赛变成了化学俱乐部。


杨进基老师的教学方法和十八中“聚宽教育”办学思想高度契合。杨老师建立了包括“全方位诊断”、“综合性培养”和“跨学段融通”在内的“学习共同体”。“全方位”、“综合性”和“跨学段”,包含同学们学科学习,也涵盖了学科整合、实验操作、社会实践、核心价值观与核心素养培养等方方面面。杨老师以同学们的化学素养教育为杠杆,撬动孩子们综合素养的培养,从而让学生感受到作为学习主人的尊严,让学生感受到分享学习成果的快乐。他认为:“数学和物理是学好化学竞赛的重要工具。只有精研各学科,善于探索数理化的综合运用,才能灵活应对综合性极强的化学竞赛。”


在化学竞赛班中,课桌上也几乎没有奥林匹克竞赛的试题,取而代之的是整合的数理化等学科材料。杨老师觉得,一套教材是有它的思想体系的,而教学最关键的,就是让同学们理解、掌握其中的思想体系。要做到这一点,必须站在一种大科学的角度,不能光讲化学,而是要用化学语言来讲科学。为此,杨老师为每一位学生“量体裁衣”定制学习材料,促发学生构建知识体系,为学生提供学习的“脚手架”,引领学生着眼于自己的最近发展区,最大可能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下一发展阶段,并在此基础上逐步成长。


不仅是自然科学,杨老师也格外看重对同学们人文素质的培养。他鼓励同学们广泛阅读,关注时事,了解社会,接触自然。在他看来,语文、政治、历史等学科对学生们的发展也是极其重要的,同学们必须要有广博的文化知识和深厚的人文底蕴,才能学好化学。因此,在杨老师的化学实验室里,除了国内外的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的大学教材和研究生教材外,还有诸如《孟子》、《西方哲学史》等人文书籍。


正是秉承着帮助同学们培养“健康的体、温暖的心、智慧的脑、勇敢的行”的教育理念,杨老师为同学们全方位设计整合课程,并指导他们具体落实和实施,在这样的“学科整合、学段融通”培养下,同学们的学习不仅没有短板,还真正做到了全面发展。


自主学习引领自我发展


除了“学习共同体”,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杨进基老师还倡导同学们学会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我发展。


在杨老师的“化学爱好者教室”里,同学们象爱“玩游戏”一样爱上学习,不仅如此,杨老师还不断开掘学生动力,引导学生自发自主学会“游戏编程”---为自己量身定制学习内容和学习进度。因此,


来自不同年级和班级的化学俱乐部的学生,每一位同学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进度都不同。他们大部分时间是在杨老师指导下自主博览群书。杨老师表示,数量如此之多的书仅凭自己逐本讲授是不可能的,因而,他尤为注重培养同学们的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能力,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有问题时大家一起讨论,在有必要时杨老师才会进行针对性的辅导。而杨老师不在的时候,同学们会自发组织起来登台“讲课”,自主结成学习共同体进行问题探究。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不仅收获了知识,而且大幅提升了领导能力、动手能力、合作和创新能力等综合素养。这也正是我校“聚学问辩,宽居行仁”的校训,即“大家聚在一起,怀着包容、宽厚之心,分享各自有利资源求学问道”的真实写照。


受益于杨老师科学的教育教学理念,同学们学习的动力与积极性都被充分激发出来。有的同学在学校做化学实验做不够,还把化学仪器买回家,在家里建起了化学实验室;有的同学因为爱上化学而带动了其他学科的学习。


“作为一名教师,我自己能做的,就是让他们少走弯路。”回忆自己的从教生涯,杨老师说,“我是靠自己不断摸索学习成长起来的,在摸索学习的过程中走了很多弯路,所以清楚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面对的困难和障碍是什么。现在,我带着孩子们正在走我当初走过的路,不同的是,我会引领他们少走弯路,让他们得到更好的培养和发展。”


“静悄悄的变革”助力学生自主学习


“化学奥赛取得的成绩,是十八中课堂学习方式发生变革的一次展示,” 管杰校长说。这种“静悄悄的变革”不仅面向参加化学奥赛的学生,也面向所有的学生。学校全面推动的学习共同体课堂呈现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真实学习氛围。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实际对学生进行关照,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辅助学生完成学习过程中与自我的对话、与客观世界的对话、与他人的对话。十八中学生在课堂上是开心、阳光、积极踊跃的。同时,每个学期学校都要进行基于学生发展的教育教学诊断,针对学生的学习需求对课堂以及课程进行持续优化,切实培育学生成为自主、自律的学习者。


文字 | 李宙驰

编辑 | 李宙驰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