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播报
当前位置:首页 > 头条播报

市教委印发《实施意见》,听听专家怎么说

来源:教育头条 | 时间:2018-08-23 12:59:23

导读:北京市教委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

北京市教委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为《实施意见》原文。

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结合本市实际,市教委制定了《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经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通过,按照三年早知道原则,从2018级初一新生起施行。

一、《实施意见》出台背景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和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强调: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推行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要求改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方式。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明确了中考改革的方向和要求。

20169月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要求到2020年左右初步形成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模式。明确五大任务:包括推行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招生录取办法、进一步完善自主招生政策和加强考试招生管理。

市教委依据国务院及教育部中考改革文件精神,制定了《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更好地发挥中考在发展素质教育中的正确导向作用,促进教育公平。

二、《实施意见》总体思路

《实施意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总体思路概括起来主要是全面发展,促进公平,积极稳妥。

全面发展就是坚持育人为本,充分体现义务教育、高中教育的性质和特点,与高考改革相衔接相协调,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使人才选拔的要求和人才培养的目标、过程相一致,形成育人合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促进公平就是坚持客观公正,规则面前人人平等,让考试招生的各个环节在阳光下运行,接受考生、家长和社会的监督,为学生创造平等升学机会。

积极稳妥就是坚持立足本市实际,在全面落实国家要求基础上,体现首都特色,巩固深化已有中考改革经验成果,保持政策延续性。

《实施意见》注重整体设计,继续把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作为突破口,统筹推进首都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具体体现为两突出、两减少、一延续、一调整。

两突出:一是突出全面发展,坚持全开全学、全科开考、全科赋分,引导学生打好共同基础,防止群体性偏科,确保义务教育基本质量。二是突出实践导向,增加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和综合社会实践活动成绩权重,为学生提供优质、多元、丰富、生动的实践活动,培养综合素养。

两减少:一是减少考试次数,将初中毕业考试和高中招生考试两考合一,减轻重复备考压力。二是提高命题质量,减少单纯记忆、机械训练性质的内容,重点考察学生能力发展水平,合理控制学生过重课业负担。

一延续: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延续我市现行中考方案给予学生适当选择权的特点,在全开全学、全科开考、全科赋分的基础上,在部分科目中选择最好成绩科目计入。

一调整:调整招生录取办法,到2021年初步形成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模式,改变唯分数论。

三、《实施意见》政策要点

(一)建立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主要衡量学生达到国家规定学习要求的程度,考试成绩既是学生初中毕业又是升学的基本依据,明确了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多重功能。

推行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不是取消中考,而是将初中毕业考试和高中招生考试合二为一,实现一考多用,避免多次考试,减轻学生重复备考的负担和压力。

《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所设定的全部科目纳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考试设置语文、数学、外语、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体育与健康、艺术(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信息技术和劳动技术12门科目。

考试成绩以原始成绩和等级成绩呈现,淡化分分计较。

(二)加强和改进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综合素质评价内容包括学生的思想道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等方面。评价结果以《北京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报告册(试行)》的形式呈现,设ABCD四个等级。评价报告册及等级经公示后提供给高中阶段学校招生使用。引导学校教师树立正确育人观和质量观,淡化分分计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改革招生录取办法

探索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招生录取模式,改革录取计分科目构成,适当给予学生自主选择和高中阶段学校自主招生机会。将普通高中招生方式整合为统一招生、校额到校、自主招生三类。

(四)加强考试招生管理

一是完善招生计划编制办法,按市、区两级管理权限和工作程序编制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计划并严格执行。二是健全招生管理工作规定,规范学校招生行为,严禁违规招生和擅自提前招生。三是严格控制考试招生加分项目和分值,健全考生加分资格审核公示制度。

对于《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专家作出了如下解读。

“两考合一”可减轻师生负担

储朝晖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京教基二〔201816号),决定将初中毕业考试和高中招生考试“两考合一”,实行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实现一考多用。这一选择无疑可大大减轻师生的负担。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起源于初中毕业考试,原本是由各初中学校组织的考试,是各个学校检测自己教学质量的一次重要考试,自然不同的学校就有不同的教育教学质量,学校间不具有可比性。后来逐渐演变为一定区域内的统考,使得某一区域的教育是否达到某个基准有了共同标准的衡量。《义务教育法》颁布后一定范围的学业水平考试又具有检验学生是否达到国家义务教育基本要求的性质的考试,在更大范围内施行,其基本特征是注重对学生学业基础的考核。

一般意义的中考起源于高中学校的招生考试,考试的主体是高中,是高中挑选适合自己招生要求的学生的选拔考试。自然越是优秀的高中,它的招生考试报名的人数越多,考试难度越大。随着高中教育越来越普及,以及高考对中考的影响,各地建立了与高考相衔接的由地方政府组织中考的考试组织方式,再将考生依据分数段及就学远近等相关因素分派到不同的高中学校。升学考试自然具有一定的选拔性,选拔性强弱与高中学校教学质量与名气大小直接相关。

在高中入学率较低的情况下,不少初中生是没有机会进入到高中学习的,初中学业考试与高中招生考试有一定的交叉关系,但不完全重叠,所以很难合一。随着高中的日益普及,几乎90%以上的初中毕业生都能进入高中学习,为“两考合一”准备了基本条件;加上各地对教育均衡的要求逐渐由义务教育拓展到基础教育的高中学段,需要通过毕业考与升学考实现不同学段的整体均衡,扩大优质高中并用优质高中指标到校撬动初中生源均衡入学的效应,又使得“两考合一”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和需求。因此,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既是衡量学生达到国家规定学习要求的程度,又可作为学生毕业和升学的基本依据。

“两考合一”对于师生而言显然是减轻了负担。首先是减少了考试次数,师生都不必为两次考试做两次准备,少一次准备就会减少很多压力。再者,中考方案兼顾“两考”要求,“坚持全开全学、全科开考,引导学生扎实学习每门科目,全面提升义务教育阶段育人质量”,减少了学生为选择科目而又很难确定自己的优势潜能产生的焦虑。再者,更好地实现义务教育的优质均衡本身也就是有效减轻师生负担的重要措施,校际差距减小就不需要择校,减少攀比,学生的压力自然减小。

“两考合一”本身也不是完美的万全之策,了解它可能发生的问题并采取有针对性的对策才能尽可能用其利而避其害。最可能发生问题的还是如何有效处理学业基础考核与选拔性测试之间的关系,适度协调两个目标的实现程度。

义务教育的课程基本要求是确定的,它仅要求每个学生都要达到的及格线,作为学业考试达到基本要求就算合格;而将这一成绩当作高中招生的依据,由于高中学校尚存差距,不同高中对学生的考分要求不同,学生还是要为考更高的分数而竞争,争分数的情况依然存在。在有限的学习内容范围内争更高的考分就给强化训练与刷题提供了空间。于是一方面留下了学业负担重的隐患;另一方面也会限制学生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学习考试范围之外的内容。

防止此类问题发生,就要严格把住合格的底线,不要随着升学竞争抬高合格底线,减轻学生因基线抬高而受到的压力;同时把考试的选拔性降低到合理的范围,在拓宽高中优质资源的基础上形成纵向与横向的两性学校生态;并以专业、可信的方式对学生多样性发展给予充分的评价与认可。

简而言之,将初中毕业考试和高中招生考试合二为一,实现一考多用,避免多次考试,这种方式减轻学生重复备考的负担和压力也是有条件的。还需要通过其他因素的控制和条件保障才能真正实现减轻学业负担的目标。

 

这一步重要又可喜

 

北京市育英学校  于会祥

 

《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京教基二〔201816号) 中提到“坚持全开全学、全科开考,引导学生扎实学习每门科目,全面提升义务教育阶段育人质量”,这是基础教育从招生制度层面价值取向的明确表述,也是对基层学校的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北京市义务教育的发展是重要又可喜的一步。

客观的说,国家设置语文、数学、外语、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体育与健康、艺术(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信息技术和劳动技术等12门科目,每一门科目都有独特的育人价值,而且彼此之间很难互相替代。毋庸置疑,各学科课程都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学科在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过程中都具有独特的作用,每个学科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都不可或缺,都承担着非常重要的育人任务;尤其是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正处于奠定宽厚知识阶段的时期,对于国家设置的每一门课程都应该认真学习。但是,客观的说,由于种种因素,长期以来在中考科目中,更多的偏重了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等科目,由于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生物等重要学科长期没纳入中考科目,学校、家长、学生等都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这让学生在全面发展中有失偏颇!

尤其是音乐、美术、劳技等学科在学校以及学生学习中被边缘化,甚至被削减课时或者干脆不开课,这是让人非常担忧的事情!有专家指出:“不重视德育,损害的是一代人的道德水准;不重视智育,损害的是一代人的认知水平;不重视体育,损害的是一代人的身体健康;而不重视艺术教育,损害的则是一代人的心灵世界,损害的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想象力和创造力”。社会发展到今天,我们应该比过去任何时候更加关注下一代的全面发展以及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对这些学科,把老师配齐、把课时开足,学校重视、家长重视、学生重视,在课堂上认真学习,并在中考评价的引领下,不仅不会增加学生的负担,而且会有益于学生对其它学科的学习。

至于怎么考、考到什么程度,这是一个在实践中逐步探索的过程;“全开全学、全科开考”迈出这一步不容易,但非常有价值!

 

迈向公平与科学的坚实一步

 

北京师范大学  辛涛

 

日前,北京市教委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这是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和教育部有关精神,深化北京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本次改革的重点是建立基于学考成绩、结合综合评价的招生录取模式。改革后的高中学校招生模式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有利于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必将对学校教育、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产生积极的反拨作用。

一、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长期以来,一些学科没有纳入初中毕业和高中招生的考察范围,引起了 “以考定教、不考不教”等问题,客观上助长了“重智轻德”“重智轻体”“重智轻美”等社会风气。对初中学科的区别对待,不利于各学科独特育人功能的发挥,对学生的全面发展造成负面影响。本次改革提出建立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将《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所设定的全部科目纳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督促学校开齐开足国家规定的各门课程,引导学生认真学习每门课程,有利于提升义务教育阶段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在“全科开考”的同时,本次改革还赋予了学生自主选择计入高中招生录取总成绩科目的权力,这使得学生在打牢共同基础的同时可以发展兴趣爱好、突出学业特长,实现有个性的发展。学生在历史、地理两门和化学、生物两门中各择优选择1门纳入总成绩,也体现了文理兼顾的原则,防止学生过早出现“偏科”问题。

二、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实施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是否会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实施意见》对此做了充分考虑,多措并举避免增加学生负担。一是区别于高考改革,高中招生改革将初中毕业考试和中考“两考合一”,实现一考多用,防止因开展学考而增加初中学生考试次数,避免加重学生考试负担。二是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虽“全科开考”,但只将部分科目成绩计入高中招生录取的总成绩,这也是基于不加重学生负担的考虑。三是在学生完成每门科目课程内容学习后安排学业水平考试,实行随教、随考、随清,避免扎堆考试,分散了复习备考的压力。四是给予学生两次外语听力和口语考试机会,有助于缓解学生的焦虑情绪,使学生发挥出真实的水平。

三、全面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

“唯分数论”是长期困扰我国教育界的难题,能否打破“唯分数论”是检验本次改革是否成功的关键。2016年,教育部要求初中学校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提供给高中学校招生使用,为解决“唯分数论”提供了思路。北京市《实施意见》细化了相关要求,对各界普遍关心的可用性、公正性和客观性等问题做出了制度安排。

一是增强可用性。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对学生全面发展状况的全面观察、记录和分析,评价内容包括学生的思想道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等多个方面,在提供给高中学校招生使用时不宜过于复杂繁琐。将评价结果以报告册的形式呈现,设ABCD四个等级,降低了高中学校使用的难度,便于其在紧张的招生录取工作中使用,有利于推动政策落地。

二是确保公正性。《实施意见》明确要求将用于招生使用的事实材料进行公示、审核,完善违纪举报和申诉受理渠道,建立责任追究制度,严肃查处违规违纪行为,确保综合素质评价的公平公正。 此外,部分中考加分项目可纳入综合素质评价内容,从而为进一步规范和减少加分项目和分值、促进公平公正创造了条件。

三是提高客观性。“面面俱到、千人一面”是各界对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的一种有代表性的看法。《实施意见》强调各校应客观记录反映学生综合素质的代表性、关键性事实,这与传统的学生自评、同学互评和教师评语等方式有明显区别,提高了综合素质评价的客观性,有助于高中学校准确了解学生个性特点,实现科学选才。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如何才能更加科学、客观、公正,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的使用如何才能更有实效,这是一个棘手的问题,需要教育专家和一线教育工作者共同解答。《实施意见》鼓励各校发挥自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自行制定评价方案和实施细则,有利于各校逐步探索,积累经验,使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在高中招生录取中真正落地,进而破解“唯分数论”问题。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改革举措实施后,有关部门需继续加强对改革的指导调研和跟踪评估,使中考改革的制度设计在实践中不断健全和完善,力争在2021年初步形成科学、公平、有序、有首都特色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

编辑|申童

美编|徐瑞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