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兆军:丰台区“教育+公园+治理”的创新实践与系统解决方案
导读:今天,我们想与大家分享一个发生在丰台、却关乎教育未来的创新故事。它不是简单的公园+课程,而是一场旨在重构教育、连接城市、激活社会的系统性革命。这就是——“乐学公园”。


此文为丰台教育委员会副主任曲兆军(主持工作)在11月1日举行的第三届宛平教育论坛的发言稿。
今天,我们想与大家分享一个发生在丰台、却关乎教育未来的创新故事。它不是简单的公园+课程,而是一场旨在重构教育、连接城市、激活社会的系统性革命。这就是——“乐学公园”。
第一篇:破题:时代之问与丰台之答
我们共同面临的挑战
在我们身边,两个看似不相关的难题并存:一边是教育在急切呼唤打破围墙,培养能解决真实问题的未来公民;另一边是城市中大量宝贵的公共空间使用效能有待提升。在丰台,我们思考:能否用一个创新的支点,同时撬动这两大难题?庆幸的是,我们终于找到了答案。
破局思路:“乐学公园”应运而生
破局的思路,源于从十一丰台小学周边的闲置空地,到北京第一实验学校学生社团展现的惊人创造力,加之多次的调研和深入思考,少峰书记敏锐地发现:我们身边被圈围和闲置的绿地,正是破解难题的钥匙。于是,在2025年2月7日,“乐学公园”这一创新理念正式破土而出。
乐学公园是什么?——我们的重新定义
那么,乐学公园究竟是什么?首先,它不是简单的户外课,也不是传统的自然教育。它是立体的教科书,每一片树叶都写着知识;它是学生的“第三位老师”,引导学生在与环境对话中自主成长;它更是政府履职的典范、五育融合的突破口、一场重塑城市功能的系统性革命!它要实现的,是教育生态的根本性变革。
第二篇:学理为基
坚实的学理支撑
任何实践都需要坚实的理论支撑。乐学公园建立在四大支柱之上: “育人为魂”,关注全人发展; “方式为骨”,强调主动探究; “公园为体”,实现空间赋能; “治理为脉”,保障协同可持续发展。它们共同构成了乐学公园稳固的学理基石。
支柱一:育人为魂——为了全面的“人”
“育人为魂”是我们的核心。我们秉承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的思想,让学习在真实世界中发生;我们相信加德纳的多元智能,在公园里,每个孩子都能找到自己擅长的领域;我们践行“五育并举”,让德智体美劳在自然场景中融合共生。归根结底,是为了每一个孩子被看见、被欣赏、被珍惜!
支柱二和三:方式为骨和公园为体
“方式为骨”,意味着我们摒弃被动听讲,倡导在真实情境中,通过项目式学习主动建构知识,并用游戏化的设计点燃兴趣。 “公园为体”,则意味着我们精心选择并设计教育的第三空间。环境心理学告诉我们,自然能让人更加专注、更加平和;公共空间理论则让公园成为连接学校、家庭与社区的“城市客厅”。在这里,学习是主动的、快乐的、与生活无缝连接的。
支柱四:治理为脉——让改变持续发生
最后一个支柱,是确保这场革命能持续下去的“治理之脉”。我们打破了教育系统“单打独斗”的局面,构建了多元共治的生态圈:政府统筹,学校主责,社区和企业深度参与。我们同样关注可持续发展:生态上不破坏环境,经济上探索“企业认养”等模式,社会上促进社区融合。这不再是一场“独奏”,而是一曲壮丽的“社会交响乐”。
第三篇:实践:生动案例与丰硕成果
案例地图:乐学公园在丰台绽放
丰台区“乐学公园”从10大精品乐学基地起步,历经33所试点学校与公园的成功结对,并将于下周启动全区所有中小学及116座公园。物理空间从456.3公顷拓展至8553公顷,标志着教育场域从校园向城市绿心的战略延伸。
我们诚邀您随“乐学地图”,共同见证一个更加开放、更加灵动的教育图景在此生根发芽,枝繁叶茂。
案例聚焦:从“儿童立场”到“公民实验室”
在丰台八中,一个鸟巢项目,融合了生物、美术、劳动等学科,实现了真正的跨学科学习;
万柳小学的孩子们则化身“公民科学家”,用数据为社区治理建言,完成了从学习者到共建者的跃迁;
在方庄二小,一方小花园成为了生命教育的热土;
在十一丰台小学,孩子们是总设计师,“把设计权交给孩子”从口号变为现实。
以上这些案例告诉我们,当学生成为主体,教育将迸发无限可能。
成果概览:数字背后的变革力量
从点到面,乐学公园已结出丰硕成果。机制上:区委政府主要领导高位统筹,主管教育和园林的副区长任双组长,14个政府部门协同联动,并且常态化组建50人左右的专家智库;
空间上:打造10大精品研学基地,改造31处校内园地,即将启动116座乐学公园;
课程上:开发超130门跨学科课程,吸引超5万人次学生在真实项目中快乐成长。
这不仅是数字,更是教育生态变革的坚实脚印。
第四篇:愿景:深化实施与未来蓝图
未来的展望:迈向更智慧、更普惠的乐学生态
站在新的起点,我们将从四个战略方向深化乐学公园建设,勾勒一幅更智慧、更普惠的未来蓝图。
战略方向图解
1. 课程专业化:让每一门课都成为精品;
2. 运营可持续:通过“主理人”“微经营”等创新,让乐学公园拥有“自我造血”能力;
3. 平台智能化:用AI和大数据为每个孩子构建数字画像,实现个性化成长;
4. 品牌国际化:让“乐学公园”从丰台走向全国,直至打造“北京乐学中心”国家级地标。
我们的愿景
最后,请允许我用这样一句话来总结我们的初心与愿景:我们身边的绿水青山,通过乐学公园这一新域课堂,辅以系统的课程建设和创新的协同治理,最终将转化为孩子们面向未来的新质成长力——这,就是真正属于我们这座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的金山银山。
编辑 | 周 静
校对 | 李梓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