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播报
当前位置:首页 > 头条播报

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李松:用心做好学生的引路人

来源:教育头条 | 时间:2021-10-27 16:22:57

导读:李松,中共党员,毕业于北京化工大学。现为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生物工程学院实训中心教师。 自从教以来,李松兢兢业业,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屡获殊荣,深受学生尊敬和信赖。

李松,中共党员,毕业于北京化工大学。现为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生物工程学院实训中心教师。

自从教以来,李松兢兢业业,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屡获殊荣,深受学生尊敬和信赖。

做一个优秀的指导教师

2013年,李松成为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的一名教师。自此,“扎根校园,育人成才”成为他的志向和追求。

对于职业院校的学生而言,经常参加技能大赛,对于培养和提升其职业能力很有帮助。要想在技能大赛中取得好成绩,就需要一位优秀的指导教师,从理论知识到专业技能再到参赛经验,给予学生全方位的指导。

入职以来,李松一直参与生物工程学院环境系技能大赛培训工作,作为指导教师,李松多次带领学生参加市级、国家级赛事,并取得好成绩。

2018年5月,指导学生参加在天津举办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大气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 赛项,荣获一等奖,李松本人获“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2019年5月,指导学生参加北京市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水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赛项,荣获一等奖,李松本人被评为“优秀指导教师”。

    此外,在2019年11月,李松在上海执裁第十一届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职业技能竞赛,获评“优秀裁判”。

环境系技能大赛的一大特点是涵盖范围广,涉及知识面广,对教师和学生的知识储备都有很高的要求。李松坦言,自己刚开始接触这类大赛时,也是懵的,很多地方也不是很明白。为此,他付出了很多努力。

“为了使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实操能力得到提升,在比赛中能更好地展示自我,同时也是为了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我自学了很多相关的专业知识,白天指导学生训练,晚上自己钻研。”李松回忆道。

李松对专业学习的执着认真,对学生成长的高度负责,深深打动了学生,也影响着学生。在李松的带领下,学生们进步很快,在各级各类技能大赛中,屡屡获奖。

如何才能成长为一名“优秀指导教师”?李松认为:“我觉得一个最主要的因素,就是指导教师一方面要用心,切实地投入到比赛中,深入地了解比赛内容,了解学生动态,遇到问题及时解决;另一方面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增强自身实践能力,不断创新教法和学法,才能引导学生有效学习,真正让学生学以致用,学有所成。”

做一个优秀的班主任

除了指导学生参赛以外,李松还有一项重要工作,就是班级管理。对于班主任工作,李松深有体会,颇有收获。

职业学校班主任难当,班级管理工作更具挑战性,这是很多职业学校班主任的共同体会。正因如此,更需要班主任教师付出更多的爱。

李松认为,作为班主任老师,在班级管理中的一个最重要的点,就是要把学生的事当做自己的事,要把学生的困难当成自己的问题去解决。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体会到班主任老师的温暖和关心,才会觉得班主任老师是和自己一条心的,才会从内心真正信服班主任老师。班主任老师在学生中有了威信,班级管理工作就能顺利推进,学生的成长进步自然是水到渠成。

2019年、2020年,李松连续两年被评为院级“优秀班主任”。2019年,他所带的18环境工程班被评为院级“优秀班集体”,男生宿舍F117被评院级及校级“优秀宿舍”;2020年,他所带的班级有一名学生获“国家奖学金”。

“我觉得老师和学生既是师生关系,也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用真心总能换回真心,你对学生好,他们都能体会到,并且他们也会在班级管理中给予你回馈。”李松这样说道。

做一个与时俱进的职业教育工作者

当前,职业教育面临诸多挑战。“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这句话,准确地概括了我国职业教育与就业的关系。李松认为,作为一名指导教师,应该做到与时俱进,从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着手,让学生们在大赛中历练,在竞技中成长,提升职业素养,增强就业竞争力。本着这样的理念,李松带领他的学生团队,在各级各类赛事中斩获大奖。

2016年,带领学生参加“挑战杯--彩虹人生”全国职业学校创新创效创业大赛,项目“应用于果汁浓缩的膜蒸馏装置”荣获二等奖。
    2019年,带领学生参加在山东理工学院举办的全国“发明杯”大学生创新大赛,项目“膜蒸馏-正渗透耦合果汁浓缩装备”荣获一等奖。

当问及取得优异成绩的原因时,李松表示:“‘发明杯’和‘挑战杯’这类大赛,主要考查的是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在课题组的探究中,我会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与实际操作方法。针对学生提出的想法,我进一步修正和指导,尽可能地帮助大家把想法变成现实。而变成现实的这个过程,就是体现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的最好途径,反复去推翻去实现,最终呈现出来的作品就是一项很好的科研成果,这类通过实践得出的成果,在‘发明杯’和‘挑战杯’这种创新创造比赛中也更容易获奖。”

文字 | 王皎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