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播报
当前位置:首页 > 头条播报

2021年北京高考物理、化学、思想政治试卷分析

来源:教育头条 | 时间:2021-06-10 13:49:55

导读:2021年北京高考物理、化学、思想政治的试卷皆体现了“立德树人、服务选材、引导教学”的核心功能,体现了稳中求进、稳中创新的命题原则。

2021年北京市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物理试卷评析

     2021年北京市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物理试卷准确把握等级考的定位和课程改革的新要求,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核心功能,体现出稳中求进、特色创新的特点,突出了对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试卷通过创设真实问题情境,关注知识技能的结构化,考查考生科学思维发展水平,呈现出物理学科的特色,发挥了物理学科独特的育人功能。


  试卷强调育人导向,坚持五育并举;强调素养导向,发挥考试选拔甄别功能;强调教学导向,引导中学实施素质教育。试卷在结构、题型、题量、分值设置方面保持稳定,在试题素材选取、情境创设、试题呈现方式上体现发展,有利于考生发挥出应有水平。试卷在整体难度、任务情境、设问方式等方面精细设计,兼顾科学性、合理性与适宜性。从整体上看,2021年北京市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物理试卷立意高远、宽广融通,是一份富有时代特色、具有北京风格的试卷。


  1、发挥学科育人价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试题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取向,体现为党育人、为国选材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彰显时代特色,引导考生关注社会生活和科技进步。试题注重选用人类文明的成果,增长考生见识,丰富考生学识,引导考生关注科学和技术发展对人类文明的深远影响。例如第1题硼中子俘获治疗癌症的先进技术,让考生了解科学在促进人类健康生活方面发挥的作用。


  试题立足物理学科特点,围绕劳动教育、体育、美育创设问题情境,引导考生崇尚劳动精神、增强健康意识、涵养审美情趣,促进考生全面发展。例如第11题的情境是某同学在搬运磁电式电流表过程中发现表针晃动剧烈的问题,并在老师指导下解决问题,引导考生在劳动中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发现科学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寻求合理解释。第20题的情境是体育运动中的荡秋千,引导考生运用所学物理知识层层递进地探究体育运动中的科学原理。第9题展现了电场分布的对称美。第19题通过力学、电磁学之间的类比,让考生感悟物理学科中的普适性、统一性、对称性,发现物理规律中所蕴含的科学美。


  2、创设真实问题情境,深入考查考生的核心素养

  试题围绕高中物理主干知识创设不同类型的真实情境,深入考查考生的核心素养。试题情境贴近生产生活实际,体现学以致用,要求考生用物理知识和思想方法解释生活现象,解决实际问题,增强考生获得感,激发持续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例如第8题以“汽车定速巡航”作为问题情境,考查汽车输出功率特点;第20题以学生熟悉的“荡秋千”情境,考查考生通过阅读理解、提炼信息,结合已有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试题的问题情境关注科学技术进步,结合我国重大科技成果,增强考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认同感。例如第6题以“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在火星软着陆为背景,让考生体验到作为“世界上第一个首次探测火星就实现‘绕、落、巡’三项任务的国家”之人民的自豪感。第14题以“北京高能光源”为背景,考查发光机理、氢原子电离、光的衍射和电子能量变化等规律,在新旧知识密切联系的关键处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激励考生主动探索新知。这些试题贴近生活实际,反映国家最新科技成就,从不同角度考查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助于培育考生的爱国情感。


  3、加强问题设计,甄别考生知识和技能的结构化水平

  试题以课标中学业质量水平划分为依据,通过设计多角度、多层次的问题,全面考查考生知识和技能的结构化水平。


  针对同一情境,多角度设计问题。例如第2题,以光束射入半圆形玻璃砖的情境为任务载体,从光的折射率、波长、传播速度、干涉现象等方面设计选项,考查考生对光学基础知识的整体认识。第3题,呈现了一列简谐横波某时刻的波形图,给出了两个质点的振动情况,一方面,考生需要通过这两个点的振动情况,分析这列波的运动情况;另一方面,考生需要根据这两个质点的某些运动情况,分析其他方面的运动特点,侧重考查考生对机械振动和机械波相关内容的关联整合。


  针对同一情境,设计多层次问题。考生的知识结构化是所掌握知识的提炼和升华。因此,对物理概念、规律的深层理解是知识结构化的基础。例如第5题,给出了正弦式交变电流的i-t图像,在选项中设计了正弦式交变电流的表达式,要求考生从物理图像和数学表达式两个层次理解交变电流的内涵。


  针对不同情境设计思维方式相似的问题,考查考生的知识关联整合程度。对不同主题内容的关联整合是考生形成物理观念的重要途径,也是发展考生迁移创新能力的基础。例如第19题,给出了两个分别与力学和电磁感应主题相关的情境,题目要求考生首先解决物体在阻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下落的问题,这是考生比较熟悉的,然后以类比的方法解决自感回路中电流变化的问题。


  4、着眼终身发展,突出考查考生的科学思维品质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强调科学思维,包括模型建构、科学推理、科学论证、质疑创新等要素。引导考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学会创新,为考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是物理教学促进考生全面发展的应有价值,也是考试评价的重要导向。试题突出考查考生的思维品质。


  试题围绕物理模型建构,考查考生的科学思维及其发展水平。例如第2题考查光的色散,第3题考查简谐波的传播,第9题考查等量异号点电荷的电场,都需要考生“能在熟悉的问题情境中应用常见的物理模型”,达到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水平2的要求;第17题考查平抛运动,第18题考查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加速与偏转,需要考生“能在熟悉的问题情境中根据需要选用恰当的物理模型解决简单的物理问题”,达到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水平3的要求;第20题考查荡秋千的情境,考查考生运用物理概念和规律解决实际运动中的相关问题,需要考生“能将较复杂的实际问题中的对象和过程转换成物理模型”,达到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水平5的要求。


  试题重视对物理思想方法的考查,引导考生根据所掌握的物理知识和思想方法进行推理论证,探究新的规律。如第19题考查类比方法,首先引导考生认识力学和电学现象,其次分析现象背后的规律,通过已知的力学规律运用类比方法探究电学规律,第三引导考生从能量角度进行类比,进一步认识有阻力的落体运动和含电感电路两种情境中能量转化情况的相似性。


  创新设问方式,侧重考查考生迁移创新的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考查是能力考查的重要内容和方式。通过设计结构不良问题,增强试题的开放性,加强对考生综合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考查,如第12题考查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是考生所熟悉的物理模型,要求考生根据带电粒子的初、末位置进行合理的推理判断。


  5、突出物理实验的基础性地位,加强实验能力的考查

  坚持物理实验的基础性地位,引导物理教学以教材中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为基础,坚持做实验、想实验、用实验,凸显实验试题的综合性、开放性、应用性和探究性。


  试题重视对实验器材选择与使用、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等细节的考查。例如第15、16题通过刻度尺、游标卡尺、多用电表的读数考查对基本测量工具的使用。第16题通过依据实验目的合理选择器材、用图像法处理数据等主要实验流程来考查考生的实验能力。


  试题重视对实验原理、实验整体认知的考查。例如第15题(3)分析“砂桶质量比小车质量小得多”的理由,考生需要用牛顿运动定律去进行分析论证,有助于改变“重结果,轻过程”的不良习惯。第11题通过创设“搬运磁电式电流表”情境,引导考生“做中学”,激发追求现象背后隐藏的物理本质的探究欲望,考查考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13题以小制作“竖直加速度测量仪”为情境,引导考生思考加速度刻度是否均匀,考生需要根据牛顿第二定律通过逻辑推理来分析作答,是对实验原理的深入考查。这个小制作在新课标的活动建议中也有明确体现。


  试题重视在实验过程中考查考生的思维能力、探究能力。第16题(4)用电流传感器来研究小灯泡的电流随时间的变化,考生需要认真观察闭合开关瞬间的电流、此后电流的变化和达到稳态时的电流,对产生的现象进行由表及里的推理分析,基于证据得出结论并作出解释。



点评专家: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特级教师 张玉峰
北京教育学院石景山分院正高级教师 丁庆红
北京市朝阳区教育科学研究院正高级教师 任炜东
北京市育英中学特级教师 张宇

北京市昌平区教师进修学校高级教师 张云莹




物 理
稳中求进,落实立德树人任务;彰显特色,引导育人方式变革

——2021年北京等级考物理卷试题特点


  2021年等级考物理卷依据(2017年版)《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和《北京市普通高中物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2018年版)》要求,考虑疫情对一线教学的影响,努力处理好稳定和发展、继承与创新的关系,确保物理学科等级考平稳顺利。


  一、坚持“稳中求进”命题工作总基调,进一步巩固改革成果,稳步推进改革

  1、保持总体稳定,巩固改革成果。保持试卷整体形式的稳定。相比去年,2021年等级考物理卷试卷结构不变、题型题量不变、分值分布不变。保持命题理念的总体稳定,保持试题特色和整体风格的稳定。


  2、丰富素材范围,创新呈现方式。第1题中的“硼中子俘获治疗技术”源自前沿技术应用,第6题的“天问一号”、第14题的“北京高能光源”,均是选取我国前沿科技发展的最新成就。此外,注重联系实际,选取学习和生活场景选取素材。如第8题的高速公路上汽车定速巡航情境、第11题的“搬运磁电式电表”的实验室工作场景、第13题的制作“竖直加速度测量仪”情境以及第20题的“荡秋千”情境,均是源于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真实场景。


  丰富素材选取范围的同时,进一步创新试题呈现方式,丰富能力考查路径。如第15、19题分别在实验题和论述题的试题呈现方式上进行了大胆创新。


  二、发挥学科特色优势,坚持育人导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1、关注时代发展,呈现我国新时代科技发展和技术应用的新成就,提升考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如第6题以“天问一号”为背景,考查考生运用万有引力相关知识理解、思考关于“停泊轨道”的相关问题。第14题以北京高能光源为背景,要求考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能够应用所学过的力学、电磁学、光学和原子物理的知识解决同步辐射光的一些问题。


  2、联系实际生活,贴近教学实际,在实践能力考查中体现劳动教育,在体育活动情境中考查能力。2021年物理卷通过选取生活中的实际劳动情境,经过合理简化和模型抽象,引导学生思考劳动过程中的物理规律,利用学科优势,在考试中渗透劳动教育。第11题的搬运电表过程中的表针持续剧烈晃动现象的思考及问题解决,引导学生在劳动过程中运用科学规律解决问题,提高效率。第20题从生活中常见的“荡秋千”的活动情景中抽象出单摆模型,引导学生思考荡秋千过程中如何越荡越高的内在物理原理,并进行开放性思考,考查学生联系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发挥学科特色优势,呈现物理学科的外在的形式美和内在的逻辑美,在能力考查过程中渗透美育。2021年物理卷试题充分发挥学科特色优势,通过灵活选取情境,巧妙设置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呈现物理学科的独特美感。如第9题呈现的等量异种电荷电场空间分布的对称性,第19题则充分展现了不同情境所蕴含的物理规律形式的相似性,并引导学生对不同物理情景所涉及的物理量、物理过程、功能关系等不同维度进行类比,深入理解不同情境的内在物理机制,感悟物理学科的独特美感。


  三、深化考试内容改革,正向导向教学,切实引导中学减轻学生负担         

  1、注重从中学教材选取素材,依据课程标准设置问题,引导中学教学回归到依据课标和教材的正常物理教学,摒弃“超前学习、超纲学习”。分值上的统计表明,近75%的试题素材源于教材。在问题设置上,依据课标设置问题。如第13题即是依据是《物理课程标准》活动建议中“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设计一种能显示加速度大小的装置”进行问题设计。


  2、注重对学科思想方法的考查,引导中学回归物理本质,注重培育能力和涵养学科素养,摒弃“题海战术、重复训练”。全卷选择题第14题和非选择题第19、20题均不涉及复杂过程和繁难计算,均是考查考生对情境的深入思考、对思想方法的深入领悟、对知识规律的灵活运用,也都不是能依靠“题海战术”能取得成效的试题,引导中学教学摒弃“题海战术”。


  3、注重贴近中学教学实际,避免繁、偏、怪试题的出现,引导中学教学摒弃盲目的“加深、加难”。全卷不出现大学物理内容的下放,也没有竞赛问题的改编,引导中学不盲目“加深、加难”。考生正确作答试题需要的是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学科能力,而不是机械套用的解题技巧。切实引导中学教学依据课标规范教学,破除一线教学希望通过竞赛辅导实现考试提分和获取高分的固有观念。


  四、落实课标理念,丰富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路径,体现核心素养不同水平的考查和区分

  1、探索丰富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路径。以科学探究为例。第15题以三个具体的实验背景展开问题设计,这种命题方式一方面注重对考生实验素养的整体性考查,考生应当对物理实验的整体环节有清晰的理解和深入思考;另一方面突破了历年一道实验题仅考查一个实验的模式,拓宽了实验能力考查的方式。


  2、体现核心素养不同水平的考查和区分。2021年等级考物理试题基于不同物理情境,设计不同层次和能力要求的问题,力图体现核心素养不同水平的考查和区分。以“科学思维”素养中“模型建构”要素为例,选择题中的基础试题(第2、3、7、9题等)符合水平1、2的要求;第17、18题符合水平3的要求;第11、13题则体现了对水平4的考查;第20题达到到水平5的要求。

2021年北京市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化学试题评析

  2021年北京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化学试卷,以《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和《北京市高中化学教学指导意见》为命题依据,体现“立德树人、服务选材、引导教学”的核心功能,体现稳中求进、稳中创新的命题原则。试题立足北京教学实际,凸显对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突出对化学学科关键能力的考查,注重对化学研究方法、研究过程、基本观念的理解迁移应用,多角度、多层次、整体性认识和解决化学实际问题。创新呈现形式、优化设问方式、提升思维品质,试题有一定的开放性,很好地体现了应用性、综合性、创新性和发展性。


  一、突出学科特色、落实立德树人,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试卷围绕化学基本概念原理、元素化合物、有机化学、化学实验四个知识板块全面考查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试题取材广泛、富有时代气息,涉及材料、生命、环境、能源与信息等领域,呈现形式多样,展现化学对经济发展、社会文明的重要作用,传递文化自信,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与情境有机融合,自然呈现于试题中,取得了春风化雨、潜移默化的效果。


  用化学在新能源、环保、生命科学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凸显化学学科的社会价值,鼓励学生认识化学学科发展的使命,增强学科自信。如第1题我国科研人员发现的中药成分黄芩素和第17题合成西药帕罗西汀均表现出化学在人类健康中的作用。第2题放射性核素氚、第11题可生物降解的高分子材料聚苯丙生和第15题环氧乙烷的电合成中电解液的循环利用,引导学生关注化学对生态环境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增强社会责任感。第13题锂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和第18题由生产钛白粉废渣制备铁黄,传递可持续发展理念。


  创新呈现方式、设问角度、考查方式方法等增强创新性,体现化学教育对创新型人才的全面培育。今年是等级考的第二年,也是实施新课标使用旧教材展开教学的最后一年。试卷在题型、结构方面与去年保持一致,在保障基础性的同时,在呈现方式、设问角度、考查方式方法等方面增强创新性,引导教与学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引导教学遵循教育规律、回归课标、体现考教衔接。第15题从电解效率角度分析阳极产物、第16题从平衡常数测定角度研究熟悉的可逆反应,培养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意识。第15题选择试剂设计方案进行验证推测和第16题补全电化学装置,体现试题的开放性。


  二、源于真实化学问题,聚焦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考查高阶思维能力

  以化学真实问题情境作为载体,聚焦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体现对“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等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如第6题、第8题、第12题建立宏观现象与微观本质之间的关联;第10题、第16题体现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化学平衡的本质,并通过定量以及实验设计与现象分析的方式进行深入考查。第15题、第18题凸显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第19题突出化学实验特色,凸显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通过对体系中微粒构成、微粒性质、微粒间可能的反应以及条件变化对化学反应的影响的系统分析,选取合理证据进行推理,并通过归纳总结形成规律性认识,提升学生思维的全面性、整体性。试题多处体现“结构决定性质”“物质变化是有条件的”等化学学科思想。


  试题创新信息呈现形式,设问考查角度全面深刻,有一定的开放性,要求具备多角度、多层次、多维度地动态认识反应体系中的微粒性质及其影响因素的能力,凸显高阶思维能力在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中的作用,如第15题呈现多种不同检测试剂,要求学生结合已有知识进行辨识与选择。第16题将化学平衡移动原理与电化学实验设计相融合,要求学生深刻理解原理并迁移应用于实验设计与现象判断。试题突出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思想,突出思维的严谨性。如第14题碳守恒,第16题平衡常数,第18题滴定分析及pH的变化分析。试题对于获取信息与整合应用能力要求较高,如第15题电解效率的计算体现吸收、迁移、应用信息的能力。


  三、加强实验基础和实验探究  深刻展现学科研究方法

  试题注重对基础实验和实验探究能力的检测,期待学生多角度、多层面对实验基础知识、反应规律和原理融合掌握。实验情境素材的设计,引导教学由课程原生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强实验教学,不断提高利用实验探究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如第5题让学生体会气体制备实验设计的核心内容,呈现对基础实验必备知识的考查。第8题以电解质体系的导电性研究为话题,将实验探究的科学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第6题、第9题均是对基础实验的延伸和深入思考。第12题、第19题考查学生聚焦研究粒子的属性,运用对比实验思想的灵活性,外显快速分析主次矛盾解决复杂问题的思维能力。


  试题坚持稳中求进、推陈出新,以较熟悉的情境素材为载体,与中学化学核心的知识结构相结合揭示研究方法。引领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变化规律,深刻理解化学原理的本质。试题引导教学进行深入思考,加强中学教育和高等教育的衔接作用。第16题采用平衡体系中多种粒子共存的特点,通过实验评价、实验反思性问题,以完成平衡常数测定任务检测学生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化学思维视角进行科学研究,加强逻辑推理能力的考查,引导学生用实验探究、证据推理的方法解决复杂问题。第19题从熟悉的氯气制备实验出发,将氧化还原反应与电化学原理进行整合,增强学生对化学反应原理和反应规律的理解,既体现化学实验的应用价值,又体现化学原理对实验设计和分析的指导作用,突出对归纳与论证能力考查。


  四、情境新颖,立意高远,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展现化学学科的应用价值

  化学源自于生活和生产实践,又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践,化学试题取材广泛,背景丰富,立意高远,紧密联系生活生产实际,密切关注当代化学科学研究成果和我国传统中药文化、科学技术新发展,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展现化学学科在社会领域的广泛应用,传递可持续发展理念。如第1题呈现我国传统中药黄芩素的重要作用、第17题展现合成西药的过程,均体现出化学在促进人类健康中的作用。第13题以锂电池性能研究为背景,展示化学在社会科技进步中的作用;第15题电解液进行循环利用,体现了绿色化学思想;第18题以工业废渣制备新的化工产品为载体,体现资源的再生利用;试题借助真实、结构化情境背景引导学生关注化学对人类健康、生态环境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形成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强化可持续发展意识和勇于创新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试题借助医药、资源、能源、环境等领域真实科学研究和生产工艺作为情境素材,设计多样化的问题,将化学知识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有机结合,将化学知识与知识应用融为一体,学生在情境中综合运用学科知识,多角度、辩证地认识、分析和解决真实问题,既从不同角度、不同层级展现学科思想方法,又使学生从中体会化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感受化学在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2021年北京市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等级性考试化学试题,注重考查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和化学学科的关键能力,重视真实问题解决和化学思维能力的考查,引领化学教学,服务人才选拔。


点评专家:

李伏刚  高级教师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

贾同改  高级教师  东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

陈瑞雪  高级教师  朝阳区教育科学研究院

孙  敏  特级教师  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

王  哲  高级教师  大兴区教师进修学校


砥砺创新求发展  衔接教考重育人

——2021年等级考化学试卷特点


  2021年北京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化学试卷,以《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和《北京市高中化学教学指导意见》为命题依据,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体现正确育人导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四个突出、四个考出来”命题理念,延续等级考化学试卷的风格;试题发扬化学学科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注重实验探究的特色;突出思维能力考查,强调思想方法培育;体现基础性、综合性、过程性和开放性。试题适应北京学生灵活开阔、善于学习、敢于创新的思维认知特点,适当增加设问引导,帮助增强学生答题思维连贯性。试题从全新视角挖掘熟悉素材,展现学科研究方法,推陈出新,深化核心素养考查,发挥等级考对中学教学的导向作用,营造良好的教考互动生态。

   

  一、注重培养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具备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未来建设者应具有的基本素养。通过学科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强化社会责任担当,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当代化学教育的首要目标。试题通过展现中国文化传承,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通过展现当代化学科学发展,引导学生关注学科前沿,培养科学理念。如第1题我国传统中药和第17题合成西药均表现出化学在人类健康中的作用。第2题通过科普放射性常识,引导学生关注化学对生态环境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增强社会责任感。第15题电解液可循环利用体现了绿色化学思想,清洁电能的开发利用符合我国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的目标。第18题资源的再生利用,传递可持续发展思想。


  二、结合教材基础,联系科学研究和生产工艺,展现化学学科的发展应用

  化学学科与生产实践联系紧密,通过科学研究揭示化学原理并应用于社会生产实践,充分体现出化学学科推动科技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试题以真实科学研究和生产工艺作为情境素材,结合教材基础,考查学生在实际背景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凸显理论指导实践的科学研究思想和学以致用的命题理念。如第13题以教材中碱金属和水反应为基础,以锂电池性能研究为背景,展示化学在社会科技进步中的作用。第14题通过移除产物促进反应正向进行,体现化学基础理论对生产实践的指导作用。重要化工产品环氧乙烷的制备研究,铁黄的生产工艺,均结合中学重要无机元素及其反应,锻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将知识应用于实践。


  三、延伸课堂实验,突出学科特色,加强实验基础和实验探究考查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透过实验揭示物质变化规律本质,是化学学科研究的基础。试题注重基础实验知识技能的培养和实验探究能力的锻炼,希望学生由多角度、多层面对实验基础知识、反应规律和原理融合掌握。情境素材通过延伸课堂实验,引导教学由课程原生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强实验教学,让学习回归教材,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如第5题让学生体会基础实验设计的思路。第8题灯光实验将科学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第6题,第9题,第10题均是对课本实验的思考。第12题和第19题实验对比思想的灵活运用,有助于快速分析问题主次矛盾。


  四、素材背景丰富,强调学科能力,深化学生核心素养考查

  试题情境素材广泛,体现化学学科涉及面宽、综合度高、融合度广的特点。情境素材包括课堂、实验、科研、生产情境,通过结构化的情境背景,从不同角度、方向、维度、层级展现学科思想方法,着重考查学生的理解、应用、辨析和探究能力,继而外显学生的核心素养,深化素养考查的教育目标。如第6题建立宏观现象和微观本质之间的关联。第11题体现 “结构决定性质”的思想。试题适当增强开放性,鼓励培养创新思维。如第15题可选择不同检测试剂。第16题电化学实验设计。试题借助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思想,强化能力培养。如第14题碳守恒,第16题平衡常数,第18题滴定分析。第15题电解效率的计算体现吸收迁移应用信息的能力。第18题pH的变化分析,融合图表信息转化和逻辑推理思维,体现对辨析能力的要求。


  五、试题稳中求进,深刻展现学科研究方法,引导中学教学

  化学试题坚持稳中求进、推陈出新的考查方式,以熟悉的素材揭示研究方法。既满足学生心理预期,有利于水平的发挥,同时引领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变化规律,更深刻地理解化学原理的本质。试题引导教学进行深入思考,使学习由浅入深,在发挥教学导向作用增进教考良性互动的同时,加强中学教育和高等教育的衔接作用。第16题采用熟悉的平衡体系,从平衡常数测定角度进行挖掘,培养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意识。第19题从熟悉的氯气制备实验出发,将氧化还原反应与电化学原理进行整合。从全新的视角增强学生对化学反应原理和规律的理解,既体现化学实验的应用价值又体现化学原理对实验设计和分析的指导作用。


  总之,2021年北京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化学试卷延续北京试题一贯风格。试卷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深化核心素养考查。试题特点宽广融通,既注重思维能力导向,也注重化学原理挖掘。试题引导学习教学从课堂教材出发,从激发兴趣出发,从提升思想出发,从培育人才出发,让学生在欢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成才。


北京市2021年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思想政治试卷评析

  北京市2021年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思想政治试题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突出当前我国经济社会生活中重大主题,紧扣建党百年,彰显育人时代性。试题将学科内容与国家发展进步、社会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引导考生胸怀祖国、关注社会,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感,自觉肩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使命担当。


  一、落实立德树人 强化使命担当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试题从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百年奋斗历程中选取素材,生动展现党团结带领广大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取得的辉煌成就,引导考生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如,第1题以中国国家博物馆推出“国博有约 五四党课”直播节目为背景,引导考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革命精神。如,第21题通过展示党领导下中国取得的辉煌成就、党勇于自我革命的三次发问、党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的理论创新成果,引导考生深入探究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仍旧风华正茂、永葆青春活力的奥秘,升华对党坚守初心使命、加强自身建设、推动理论创新的理性思考,深入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增强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自觉将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融汇在一起,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文明建设关系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试题关注生态文明教育,展现了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美丽中国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如,第18题通过呈现中国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两种做法,既引导考生承担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的法定义务;又引导考生了解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绿色发展的中国方案和中国经验,懂得中国是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中国坚定践行多边主义,努力推动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环境治理体系。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动力。试题以丰富的情境,引导考生感悟中华文化的魅力、感受中华文化的价值。如,第2题阐明优美简约、深邃博大的中文不仅书写传承了中华文化,还搭建了世界文化交流的桥梁;第3题关于公交车站恢复老地名的举措,保留了城市的历史印记和文化底蕴;等等。试题引导考生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热爱、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


  二、优化考查方式 引导教学改革

  试题优化情境设计,丰富信息呈现方式,以文字、照片、数据图、表格等形式,展现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新变化、科学技术进步新成果,引导考生体会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感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增强“四个自信”。如,第6题图文并茂,帮助考生理解草坪汀步设计可以是审美追求与以人为本的有机结合;第11题呈现人社部门给予符合条件的劳动者的“职业培训券”,引导考生了解政府的公共服务举措;第20题给出2015年中国1%人口抽样调查中的高等教育覆盖率数据图,引导考生感悟我国在人力资本方面的持续投入,理解完善人才制度体系的重要意义。


  试题强调知识融会贯通,注重考查综合能力。试题突出考查知识的内在联系和综合运用,引导考生综合运用学科知识和思想方法,多角度观察思考,发现和确认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引导教学重视知识整合,注重发展学生综合能力。如,第21(2)题要求考生综合运用《政治生活》和《生活与哲学》知识,以史为鉴,思考党如何在充满挑战和充满希望的时代永葆青春活力。


  聚焦社会发展,把握时代脉搏,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同频共振。如,第8题以社会生活中的“校门口上下学时的交通问题”“降低中小学生近视率”“老旧小区改造方案的优化”“参与村民自治”为情境,引导考生关注现实问题,体验民主决策的价值,了解民主管理的程序,理解民主协商的独特优势,提高依法参与公共生活、学以致用的能力。


  三、聚焦关键能力 发展核心素养

  试题坚持以学科任务为导向,聚焦关键能力,深入探索核心素养考查路径,全面考查考生运用学科内容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综合评价考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水平。如,第16题通过“房子可以遮风避雨就好了,为什么还要雕刻彩绘”“茶碗器皿能用就好了,为什么还要烧制出各种图案”“语言可以表达意思就好了,为什么还要有讲求韵律的诗歌”等一系列追问,引导考生透过事物的实用价值,感悟文化价值。


  试题优化设问方式,助力发展素质教育。非选择题设问凸显了开放性与探究性,鼓励考生多角度观察和解决问题。如,第19题以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为背景,列举影响全球价值链参与类型的四方面因素,要求考生从中任选两个,列举有助于我国融入更先进的全球价值链应该采取的针对性措施,突出考查了考生的探究与建构能力。


  再如,第5题列举了“从孔子到王阳明,从苏格拉底到黑格尔”等中外著名哲学家,引导考生感悟“哲学家解答问题特有方式的永恒价值”,激发考生追求真理,树立科学精神。


  四、立足首都战略定位 凸显北京特色 

  试题立足首都“四个中心”战略定位,精心选取素材,多方位展示首都历史文化风貌和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引导考生深刻感受北京贯彻新发展理念、优化首都功能取得的新突破。


  如,第1题以中国国家博物馆创新革命文化的传播方式为情境,引导考生利用北京丰富厚重的红色文化资源,推动红色文化薪火相传。如,第3、4题以北京公交站“唤回”老地名、吉祥戏院获得“重生”为话题,一方面唤起考生对于北京历史文化的记忆,另一方面展示了京味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的勃勃生机,进而引导考生思考如何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试题生动展示了北京历史文化与当代发展成就交相辉映、古都文化与现代市民美好生活有机融合。如,第7题以遍布名胜古迹的平安大街通过精细化管理,协调交通、绿化和城市风貌的关系,环境得以显著改善为话题;第9题以漫步大觉寺、明城墙、紫禁城的赏花之旅为素材创设情境,引导考生感受北京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加强超大城市治理,不断提升城市和谐宜居水平。


  试题关注了北京持续推进国际交往中心、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等主要任务对人才培养提出的要求。如,第18题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第19题融入更先进的全球价值链等话题,引导考生立足基本国情,运用科学的思维、综合的知识、国际的视野思考和应对当前社会变革和实践创新中的新挑战、新问题,树立融入国际社会的积极意愿和责任情怀。


  试题坚持素养导向,加强考试评价与教学衔接,发挥考试评价的导向作用,促进素质教育发展。


点评专家:

李岚 北京教育学院石景山分院高级教师

孟利 北京市东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高级教师

蔡碧虹 北京顺义区杨镇第一中学特级教师

佘懿 北京市朝阳区教育科学研究院一级教师

刘媛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高级教师



固本培元 凝心铸魂 推动思想政治课改革创新

——2021年北京等级考思想政治卷试题特点


  2021年北京市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思想政治学科试卷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体现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要求,紧扣“建党百年”重大主题,坚持素养评价、精神塑造、价值引领的统一,推动思想政治课改革创新。


  一、守立德树人初心,循党史之脉而行

  全卷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引导学生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


  第1题“五四党课”结合奋斗精神坚定信仰,引导学生理解革命文物记载的中国革命伟大历程和感人事迹,帮助学生提升境界、涵养精神、激励担当。


  第21题通过呈现百年大党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筚路蓝缕奠基立业、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壮阔画卷,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和最大制度优势。“居民人均预期寿命、受教育水平”等数据事实直观展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社会发展成就,帮助学生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创造了历史伟业。“不同历史时期的三次深刻发问”突出一以贯之、管党治党的责任担当,展示党对时代命题的深刻把握和对不同阶段任务的深邃思考。“理论创新”引导学生更加充分地感受马克思主义深刻改变了中国,中国也极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


  试题重在引导学生明晰中国成就背后的道理、学理和哲理,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聚焦社会发展,将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相结合

  试题反映经济社会发展新变化、关注科学技术进步新成果,引导学生体会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感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


  第9题“赏春花读建筑”、第11题“职业培训券”分别从不同视角体现政府的公共服务举措,展现满足美好生活需要的政府行动。


  第17题以“数据治理中的法治思维”引导学生思考感受数字时代的法治建设,提升主人翁意识。第21题通过“国家人力资本水平的不断提高”展现我国在人力资本方面的持续投入,引导学生理解完善人才制度体系、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重要性。


  试题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增强“四个自信”,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三、坚持素养导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试题着眼于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要求,着力构建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考试内容体系,综合评价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水平。


  第5题“哲学家解答问题的特有方式”引发学生对哲学社会科学的关注与思考,启迪学生探索世界、追求真理。第8题“校门口的交通”等学生建议帮助学生了解民主管理的程序、体验民主决策的价值、感受民主监督的作用,培养学生善于对话协商、沟通合作、表达诉求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素养。


  第16题以“房子可以遮风避雨就好了,为什么还要雕刻彩绘”等一系列追问,引导学生透过事物的实用价值,体味背后的审美和文化价值,让学生拥有能够发现美的眼睛与心灵。


  试题突出对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关注,以多样化的情境作为背景依托,考查学生能否综合运用相关学科内容,在真实情境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在充分思考的过程中认识到学科思维方法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也引导中学教学更加注重回归学科本质,为中学生减负创造良好教育生态,促进素质教育深入实施,帮助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试题保持了命题理念、风格和总体难度水平的稳定,科学设置难度梯度,进一步优化综合性、选择性、开放性题目的设计,体现新旧教材间的有序过渡、顺畅衔接,平稳推进考试内容改革。


  四、结合北京城市战略定位,引导学生关注首都建设

  试题呼应新的历史时期首都发展的新要求、新期待,将“四个中心”功能建设渗透题中。在素材的选取上,多方位展现首都历史文化风貌和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同时重视国际视野和全球眼光,引导青少年热爱家乡、心系祖国、胸怀天下。


  “公交车站改用有历史风貌的站名”记录了北京保留传统地名、留住城市印记的举措;“吉祥戏院重生”,回顾了老北京人在吉祥戏院看戏的美好记忆;“平安大街的变化”反映城市管理的精细化,引导学生感受城市品质和生态水平的提升,提高幸福感和获得感。


  “十四五”时期,北京将持续强化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加快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试题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于新发展格局的构建。第18题“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第19题“参与全球价值链”等话题引导学生看到中国在坚持自身发展的同时,还积极开展国际务实合作,展现我国负责任大国形象,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关心人民、关心世界、学会担当。


编辑 | 余堃贤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