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经纶中学分校开学第一课别开生面
导读:新学期,新征程,新希望。9月5日,北京市陈经纶中学分校新学期开学第一课在东湖湾校区举行。此次开学第一课以“联动·聚力·赋能:校家社共育绘新卷”为主题,秉持“大思政”教育理念,将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协同的育人智慧与守护师生身心健康的教育初心深度融入每一个环节,呈现了一场有温度、有力量、有情怀的成长盛典。
新学期,新征程,新希望。9月5日,北京市陈经纶中学分校新学期开学第一课在东湖湾校区举行。此次开学第一课以“联动·聚力·赋能:校家社共育绘新卷”为主题,秉持“大思政”教育理念,将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协同的育人智慧与守护师生身心健康的教育初心深度融入每一个环节,呈现了一场有温度、有力量、有情怀的成长盛典。
此次开学第一课不仅是一次传统教育仪式的升华,更是学校构建“家校社”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新生态的开创性实践。
活动当天,教育、科技、体育、文化等多领域的重量级嘉宾齐聚一堂,共同见证了这一教育盛事。
嘉宾阵容包括“钱学森科学和教育思想研究会”秘书长李伟格教授、中国科学院力学所陈允明教授、《郭永怀传》作者郁百杨教授、巴黎奥运会金牌得主常昊等。嘉宾们的莅临指导,为开学第一课增添了浓厚的学术与体育氛围。
此外,朝阳区体育局局长冯长林、东湖街道工委副书记刘贺鹏等领导,以及中国教育报、北京青年报等媒体的记者朋友们也莅临现场,与百余名家长代表共同参与了这场教育盛宴。
上午8时30分许,暖场的民族打击乐《龙腾虎跃》高燃开演,营造了热烈欢快的迎新氛围。
庄严的升旗仪式,拉开了开学第一课的序幕。伴随着雄壮的国歌声,全体师生肃立行注目礼,齐声高唱国歌,嘹亮的歌声满含奋进力量,为新学期定下昂扬基调。
在大家的热烈期待中,陈经纶中学分校校长马红强发表致辞,对应邀光临开学第一课的各位领导和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向1254名新生致以亲切问候。马红强校长回顾了过去一年学校取得的丰硕成果,并向所有努力拼搏的同学和辛勤付出的教师致以崇高敬意。他强调,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重要时刻,学校全体干部教师将继续弘扬抗战精神,引领学生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学校将坚持创新人才培养,以数字赋能教学,深化数智技术与五育融合,构建立体协同育人网络,探索教联“六融”新范式,打造“圆心+半径、时空+资源圈”协同育人模式。
马红强校长表示,学校在协同育人体系中承担着主导作用,需要统筹协调家庭参与和社会支持,形成育人合力。基于这一认识,陈经纶中学分校正在构建一个以校园为圆心、社区资源为半径的育人共同体,让教育突破校园围墙,融入更广阔的社会空间。他介绍,学校目前正在系统推进五大特色团队建设,为校家社协同育人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银发导师团:汇聚周边社区的退休专家教授,通过分享人生经历和专业智慧,为学生提供精神引领。此次参与活动的李伟格教授、陈允明教授等都是该团队的重要成员。
心理教师护航团:专注于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组建专业团队提供系统性心理支持和干预服务,守护学生健康成长。
金牌家长团:发掘家长中的专业人才和热心人士,发挥家长在家庭教育方面的优势,为学校提供资源支持和志愿服务。
科技副校长团队:聘请科研院所和科技企业的专家担任校外科技副校长,将前沿科技资源引入校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
社区联络团:建立与街道社区的常态化联络机制,打通校社资源流通渠道,实现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
马红强校长对家校协同育人美好前景的描绘,激发了师生及家长们对新学期的期望。
开学第一课上,学校对上学年表现突出的优秀学生进行表彰,颁发荣誉证书,激励全体同学见贤思齐,奋发向上。
德育校长刘丽娟宣读获奖名单,肯定了同学们在各方面的优异表现。
随后,学校向法治副校长、科学副校长等颁发聘书,全场掌声热烈。
接下来,学校体育社团为大家带来了精彩的花式篮球&足球秀,尽显青春朝气蓬勃。
开学第一课上,朝阳区体育局局长冯长林向陈经纶中学分校授予“朝阳区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培养基地”与“朝阳区青少年篮球后备人才培养基地”铜牌,并赠送了中国女足签名T恤,激励同学们以“女足精神”为榜样,顽强拼搏,实现全面发展。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开学第一课上,中国女子花样游泳运动员、巴黎奥运会金牌获得者常昊与学生们分享了自己的拼搏故事,用亲身经历鼓励同学们勇于追梦,永不言弃。
马红强校长介绍,学校与朝阳区少儿业余体校建立深度合作,创新采用“专业师资进校园、学校提供生源场地”的模式。这种合作既普及了体育运动课程,又为有特长的学生提供了专业发展通道,实现了普及与提高的统一。学校通过体教融合,让学生既可以参加校园体育竞赛,也有机会代表区域参加更高级别的赛事,有效打通了学生多元成才路径。
“这种模式既解决了专业师资问题,又优化了资源配置,实现了学校与体校的双赢合作。” 马红强校长表示。
座谈环节,李伟格、陈允明、郁百杨等教授围绕“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郭永怀精神”与“科技强国”等主题,与学生们进行了深入的面对面交流,承诺将开放科研资源,为同学们提供更多科学实践机会,将科学家精神融入育人全过程。东湖街道东湖湾社区党委书记董京京表示,社区将全力支持学校发展,拓展学生实践平台。
活动现场,学生们通过民族打击乐、花式篮球、足球展演、管乐演奏、舞蹈、戏剧等多种形式,展示了学校在“五育”融合方面的丰硕成果。
民族打击乐社团的《龙腾虎跃》激昂澎湃,体育社团的花式篮球与足球展演活力四射,管乐团演奏的《珠穆朗玛峰》恢弘壮丽,舞蹈团演绎的《归笠谣》质朴深情,戏剧社原创短剧《爱在天际》则深情再现了郭永怀院士的科技报国事迹,让科学家精神深入人心。
朝阳区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孙迅在讲话中,对陈经纶中学分校的教育实践予以高度评价。他指出,学校将“大思政、大艺术、大体育”融入开学第一课,是推进“五育融合”的重要创新。他强调,校家社协同是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陈经纶中学分校通过奥运冠军分享、社区家长深度参与等方式,生动践行了“三方联动、全域育人”模式,为培养时代新人提供了宝贵经验。
马红强校长表示,陈经纶中学分校以“圆心+半径、时空+资源圈”协同模式为核心,推动数智技术与“五育”深度融合,探索教联体“六融”新范式。未来,学校将继续拓展“三维融合”沉浸式课程,依托社会各界资源,构建“卓越九年一贯”育人新生态,为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当前,学校正着力打造“15分钟德育圈”,以学校为主导,整合周边社区资源,构建资源圈、资源带,把学校建成落实立德树人的德育高地。这一创新模式让教育突破时空限制,实现了校家社育人的无缝衔接。
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是此次开学第一课的亮点。
一是以“校家社协同育人” 为主线,打造 “三维融合” 沉浸式育人课程;二是以“主舞台+云平台”为载体,落地“五共联动”协同机制;三是以“90 分钟典礼+延伸活动”为周期,实现“全员覆盖+长效育人” 。
此次开学第一课,不仅是新学年的起点,更是陈经纶中学分校构建“校家社协同育人”新生态的重要里程碑。未来,学校将持续推进资源整合与机制创新,助力每一位学生全面、个性、可持续发展,共同书写教育新篇章。
编辑|李梓萌
校对|刘佩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