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附中大兴学校创新型学校建设 · 跨学科项目教育创新论坛成功举办
导读:2025年5月15日,永定河畔教育热潮涌动,清华附中大兴学校以“学科融合·实践创新”为主题,成功举办跨学科项目教育创新论坛。
2025年5月15日,永定河畔教育热潮涌动,清华附中大兴学校以“学科融合·实践创新”为主题,成功举办跨学科项目教育创新论坛。值此清华附中建校110周年,清华附中大兴学校建校6周年之际,清华附中大兴学校举办这场论坛不仅是对百年名校辉煌历史的致敬,更是对未来教育之路的积极探索。本次论坛汇聚全国教育界专家学者、一线教师,共同探讨跨学科项目式学习的实践路径与创新模式,为新时代教育改革注入新动能。
论坛在庄重热烈的氛围中启幕。出席领导与嘉宾包括大兴区教委副主任崔连娜、清华附中副校长周建军、北京教育学院王春教授等教育界专家,大兴区多所学校负责人及清华附中集团校成员、大兴区各中小学代表、全国教育同仁齐聚一堂。活动由清华附中大兴学校校长助理党胜军主持。
崔连娜副主任指出,大兴区正推动教育“三个转变”:从学科割裂到跨界融通、从知识传授到素养培育、从校园围墙到全域育人。她高度评价清华附中大兴学校以跨学科项目撬动系统性变革的实践,并介绍区域构建“三位一体”创新教育生态的举措,强调将地方特色资源转化为育人载体,培养具有跨域整合力的未来人才。
周建军副校长则从国家战略需求出发,呼吁教育打破学科壁垒,让学习回归真实世界。他肯定了大兴学校在跨学科项目中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与实践能力的探索,鼓励教育者构筑跨界桥梁,为创新人才成长提供沃土。
论坛期间,来自清华附中集团校及大兴区兄弟学校的11位教师代表分享了跨学科项目实践案例。从“无土栽培”的科技探索到“丝绸之路”的历史溯源,从“校庆文创”的创意设计到“情绪疗愈”的艺术实践,项目覆盖科学、人文、艺术等多领域,展现了“把研究落在祖国大地上”的教育理念。
北京教育学院王春教授、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课程教材中心朱传世教授、大兴区教师进修学校王永庆副校长等专家点评指出,这些项目“顶天立地”——既对接国家战略,又贴近学生生活,体现了“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的教育理念。
大兴区教师进修学校孙健校长总结时强调,跨学科项目式学习是未来教育的重要方向,需持续探索与实践。
下午的课堂观摩环节,11位教师呈现了跨学科研究课。清华附中秦汉学校虢萍老师以“‘脏’水变形记”引导学生探究水污染治理;大兴学校刘晨昱、庞民晓老师通过“自制校庆文创”激发创意设计;房山学校窦十老师以“丝绸之路”为线索解码文明图谱;大兴一中孙天琳老师将物理知识融入“图释救援”场景……研究课融合数学与诗歌、物理与美术、地理与经济等学科,引导学生像科学家般思考、像工程师般创造。
北京教育学院王春教授、北京师范大学黄嘉莉教授、大兴区教师进修学校张玉双、闫媛媛、曹玲玲老师等专家点评称,这些课堂“以真实问题驱动学习”,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
本次“创新型学校建设-跨学科项目教育创新论坛”的成功举办,不仅为清华附中集团校和大兴区兄弟学校的教育创新实践提供了展示和交流的平台,也为教育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清华附中大兴学校将继续秉承清华精神,扎根大兴沃土,在探索跨学科项目式学习之路不断奋进,为培养肩负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而不懈努力。
编辑|苑培祥
校对|刘佩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