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实验小学分校举行家长进“校园”活动
导读:2025年4月28日下午,外语实验小学分校报告厅内诗意盎然、笑语盈盈。耳朵里的博物馆创始人、北京郭守敬纪念馆馆长、知名博物馆教育专家张鹏(朋朋哥哥)与学校学生家长代表——中国博物馆协会秘书长艾女士共同带来《诗词里的古都北京》主题讲座,为学校即将启动的“博物馆”校本课程预热助力。此次活动现场,有六年级的100余名师生直接参与,同时1~5年级的学生在班里观看直播,总人数达到了800余人。他们共同通过诗词品读、文物探秘与互动实践,开启了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深切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与深度。
根据《北京市教育局关于推进“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深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文件精神,外语实验小学分校积极响应“家长进校园”文化共建倡议,致力于传统文化教育的创新与实践。
2025年4月28日下午,外语实验小学分校报告厅内诗意盎然、笑语盈盈。耳朵里的博物馆创始人、北京郭守敬纪念馆馆长、知名博物馆教育专家张鹏(朋朋哥哥)与学校学生家长代表——中国博物馆协会秘书长艾女士共同带来《诗词里的古都北京》主题讲座,为学校即将启动的“博物馆”校本课程预热助力。此次活动现场,有六年级的100余名师生直接参与,同时1~5年级的学生在班里观看直播,总人数达到了800余人。他们共同通过诗词品读、文物探秘与互动实践,开启了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深切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与深度。
作为深耕青少年文博教育20年的专家,张鹏馆长以“诗词为眼”串联古都脉络,通过引入王廷相《帝京篇》、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完颜璟《宫中绝句》、《燕都》《帝京景物略》等诗词,带领学生“穿越”至元大都的胡同街巷、紫禁城的巍峨殿宇。他手持折页大图,从文人笔下的优美诗句,从博物馆里珍藏的文物,从散落在城市的文化遗产中,走进北京三千年的历史,多维度感受古都北京的魅力。生动还原诗词中“中轴贯南北,一殿镇乾坤”的壮阔图景,并借文物模型揭秘古诗背后的历史密码。
在活动现场,张鹏馆长与同学们的互动环节精彩纷呈。他首先通过“诗词寻迹”问答,如“什刹海的水从哪来?”“古诗中的‘蓟门烟树’是今天的哪里?”等趣味问题,激发学生们结合诗词推理历史地理知识的兴趣。
通过此次“博物馆”校本课程的初步体验,同学们不仅增长了关于北京古都的历史文化知识,更在诗词的熏陶下,培养了对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与热爱。他们学会了从诗词中寻觅历史的足迹,从文物中探寻文化的脉络,这种跨学科的学习方式极大地拓宽了他们的视野,也增强了他们的文化自信与探究能力。学生们纷纷表示,这样的学习方式让他们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更加珍惜身边的文化遗产。
外语实验小学分校校长白雪莲表示,此次讲座及“博物馆”校本课程的启动只是学校深化家校共育、创新传统文化教育的一个开始。未来,学校将继续加强与郭守敬纪念馆等文化单位的合作,不断丰富课程内容,拓展研学路线,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走进博物馆,亲身感受文化的魅力。同时,学校也将进一步探索家校共育的新模式,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孩子的学习过程,共同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的良好生态,为培养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时代担当的新时代少年而不懈努力。
编辑|李梓萌
校对|刘佩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