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小学

北京65中打造“AI校园”新样态

来源:教育头条 | 时间:2023-05-19 19:53:53

导读:2023年5月12日,东城区智慧教育成果展示月——人工智能教育创新与实践活动暨“央馆人工智能课程”规模化应用试点区启动会在北京市第六十五中学2023年5月12日,东城区智慧教育成果展示月——人工智能教育创新与实践活动暨“央馆人工智能课程”规模化应用试点区启动会在北京市第六十五中学召开。

2023年5月12日,东城区智慧教育成果展示月——人工智能教育创新与实践活动暨“央馆人工智能课程”规模化应用试点区启动会在北京市第六十五中学2023年5月12日,东城区智慧教育成果展示月——人工智能教育创新与实践活动暨“央馆人工智能课程”规模化应用试点区启动会在北京市第六十五中学召开。教育部教育技术与资源发展中心中小学学科教育处老师宋佳、东城智慧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杜斌、东城区教委信息办主任李磊、东城区教委信息办副主任杨成莲、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吴心筱莅临指导,北京市第六十五中学校长钱卫东和党总支书记刘丽华参加会议。北京市第六十五中学科技中心副主任李海花主持会议。召开。教育部教育技术与资源发展中心中小学学科教育处老师宋佳、东城智慧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杜斌、东城区教委信息办主任李磊、东城区教委信息办副主任杨成莲、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吴心筱莅临指导,北京市第六十五中学校长钱卫东和党总支书记刘丽华参加会议。北京市第六十五中学科技中心副主任李海花主持会议。

北京市第六十五中学作为中学人工智能教育的先行者,自2019年以来,紧紧围绕学校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了富有学校特色的人工智能课程体系,开展了多维度且不同学段的人工智能课程,并积极推广教学活动成果。本次会议,第一批央馆人工智能课程试点校的领导、东城区教科院信息、科学学科教研员以及东城区各中小学的信息、科学教师共同探索人工智能课程教育的新样态,共同构建智慧教育新生态。

李磊主任谈到,人工智能是21世纪最具影响力的科技领域之一,它正在深刻改变着社会生活和经济发展,也给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我们必须加强人工智能教育,提高学生的人工智能素养和能力。

宋佳老师在致辞中提到,东城区于2021年引进“央馆人工智能课程”,并积极探索人工智能课程在中小学阶段的教育教学模式。成为试点区以来,东城区先后在区域内多次开展人工智能教育研训及入校调研工作,比如东城区安交-景东学区联合教研活动、黑芝麻胡同小学人工智能课程校本化实践研究等,有效的推进了“央馆人工智能课程”常态化以及高质量应用,助力了区域师生人工智能素养的提升。同时,东城区也积极参与我中心组织的各项人工智能教育线上和线下交流会,贡献了东城试点工作经验与智慧,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央馆人工智能课程”规模化开展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作为国家级智慧教育示范区,东城区“央馆人工智能课程”规模化应用试点区启动建设既是荣誉更是鞭策,在第一批试点区工作中,共有七所学校成为试点校,北京市东城区黑芝麻胡同小学、北京第一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北京景山学校、北京市第六十五中学、北京市第二中学分校、北京市第二中学、北京汇文中学。东城智慧教育研究中心杜斌主任为以上试点校授牌并做东城区“央馆人工智能课程”规模化应用工作部署。


tu31.jpg


作为“智慧教育示范区”及“央馆人工智能课程”的试点校,校长钱卫东基于人工智能背景下的创新人才培养讲述了北京市第六十五中学人工智能教育的实践与探索过程,提出了人工智能教育校本化的五大重点内容,一是以点带面,逐步构建“人工智能”校本课程体系,二是站稳课堂阵地,逐步探索人工智能教学模式,三是加强队伍建设,提升教师人工智能素养,四是注重环境营造、积极创设人工智能良好育人氛围,最后是实施统筹兼顾,继续完善“人工智能教育”运行保障机制。


tu2.jpg


人工智能涉及多个学科领域,专业性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又在起步阶段,如何设计课程内容与形式,才能达到教育的目标,是学校和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由此,本次活动特别邀请北京理工大学的吴心筱教授来为参与活动的领导和老师们进行答疑解惑。

北京市第六十五中学作为人工智能教育进校园的先行者,率先开展了符合中学阶段的人工智能课程,取得了丰硕成果。此次活动,为了更进一步促进人工智能教育的经验交流,我校还为参与活动的领导和老师们呈现了多节以人工智能为主题的特色课程。


tu1.jpg


人工智能教育作为培养适应未来智能社会所需素养的有效途径,对帮助学生形成智能社会意识,适应智能社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东城区于2021年引进“央馆人工智能课程”以来积极探索人工智能课程在中小学阶段的教育教学模式。其中,北京市第六十五中学作为试点校,也一直围绕着校园人工智能教育,构建精品的课程、呈现精致的课堂、打造精英的队伍、营造精美的环境、实施精细的管理,为培养造就一个个具有科学精神与创新能力的新时代学生,努力奋斗,勇于探索!


编辑|王平 李梓萌

校对|姜雪瑶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