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小学

寻地理之美,探美术之理

来源:教育头条 | 时间:2023-04-27 13:18:52

导读:2023年4月21日是北京建都870周年纪念日,上地实验学校开展了“老北京 前世今生”。地理美术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同学们探访北京、设计文创明信片、盲盒、手提包……巧思妙想跃然纸上。

一、地理+美术,跨学科学习促发展

设置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是义务教育新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新要求,有利于加强学科间相互关联,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强化实践性要求。

本次地理、美术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由人民教育出版社指导,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主办,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北京上地实验学校承办。立足于地理学科和美术学科的核心素养和育人价值,通过认识地名、追溯地名、解译地名探究家乡地名背后蕴含的地理环境信息,并用美术的方式呈现出来,最终进行汇报展示。

4月21日上午,“地理美术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汇报展示在北京市上地实验学校顺利进行。北京上地实验学校执行校长毛筠,教师发展中心副校长于春德,课程教学中心副校长朱华,课程教学中心主任刘冀群;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教研中心地理教研室主任高振奋,美术教研室主任陶涛,地理教研室陈红、翟少洋;人民教育出版社地理室主任编辑周盈科;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地理教研员吉小梅、李慧敏,美术教研员赵燕;河南省商城县祝良桂副县长等六位领导参与活动。北京上地实验学校地理教研组组长张玲、美术教研组长许霞主持活动。

毛筠校长对各位专家亲临现场指导表示感谢,并对同学们寄予厚望。北京市上地实验学校将始终立足多学科协同的育人理念,进一步研究跨学科学习主题的设计与实施路径,为老师们、同学们搭建平台,全面提高育人质量,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二、文创+活动,唤醒地名新印象

清晨的上地实验温度刚刚好,操场上每个展位前都围满了同学,桌面上摆放着学生们自己设计的明信片和文创产品,还有独特的地名印章。同学们集章打卡、点赞贴花……活动现场氛围火热,精美的文创产品也让观众赞叹不已。


633A8259.JPG


同学们从实用和美观两个角度入手,以北京地名为创作对象,将地名和地标建筑进行二次创作,设计出具有地理气息和文化特色的夜灯、台历、口罩、书签等作品。

“这个娃娃好精致!”

听到大家对自己的作品点赞,去南锣鼓巷调研的这组同学们说出了自己的喜悦:“我们根据文创形象雕刻、上色、涂漆。过程虽苦,但看到亲手设计制作的文创产品成型,听到同学们的赞美,值了!”


633A8426.JPG


“从实地考察到制作道具,过程中遇到了不少困难阻力,在老师的帮助和组员们的努力下,我们解决了难题。这不仅使我深刻认识了“大栅栏”这一地名,也让我感受到团结协作、提高沟通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性。”对初二倪诗琪同学来说,这次活动既是认可和荣誉,也是责任与挑战。 

本次活动还引入直播的形式,让身处不同地方的朋友可以近距离参与到活动中来。

操场直播由初二学生周上博、李沐函主持,他们介绍了活动现场和具体内容,颇有主持风范,也尽显中学生的精神风貌。

三、授课+展示,学生兴趣要引导

地理组王晓玲、美术组张丽娜老师呈现了一堂高质量的双师研究课《探北京前世传奇 绘京华风物之美》。课堂以歌曲导入,帷幕展开,音乐响起,合唱团同学深情演绎京味儿十足的“戏歌”——《故乡是北京》,京腔京韵令人沉醉。紧拉慢唱、以声传情,华丽的拖腔尽显对北京的热爱。

王晓玲老师讲授地名背后蕴含地理环境信息和文化内涵,先与同学们一起回顾了本次跨学科活动的整个过程,而后从我们身边的地名展开,详述上地、马连洼及百望山三地地名及在前世今生的变化中,透露出的地理信息;最后延伸至北京典型地名与地理自然、人文环境的关系。张丽娜老师以学生制作的文创产品为例,总结了文创产品的设计特点和设计方法,在展示、点评学生的设计手稿和文创实物过程中,分享了学生的收获与感悟。研究课在两位老师讲授的过程中设计了小组展示活动,令课堂流畅衔接,精彩纷呈。

  课堂最后,由李超、迟歆恬两位同学为大家带来了自创的贯口《玩转老北京地名》,两位同学的精彩表现赢得阵阵掌声


633A8735.JPG


朱瑞涵同学收获满满:“通过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引导我在艺术设计上开拓想象力、贴合现代审美、结合生活实际,将学科知识融会贯通并运用在生活中。”

“这次活动让我更加了解北京的发展,也提升了我的美术水平。”孙商酋同学说。 

“我看到了学科融合的美丽,传统文化与现代时尚的碰撞让我更加喜爱地理与美术。”尚玥莹同学有感而发。

四、指导+总结,师生进步共发展

1.主旨发言:《给地理插上艺术的翅膀,让美术拥有更广阔天地》

吉小梅(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地理教研员)

吉老师系统全面介绍了本次活动的设计和实施过程。特别指出要基于学生的学习设计活动,在学生学习活动过程中,如何落实课程标准的内容和理念,提炼普遍规律,并通过具体化,可操作的路径体现出来,让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更具有实操性。教师引领学生基于主题挖掘地名的文化内涵,在实践中尝试探索,调整,积累,形成跨学科主题学习的经验和智慧,不断反思,为再出发打好基础。通过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成就教师,发展学生!


633A8789.JPG


2.专家、老师点评

赵燕(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中学美术教研员)

课程融合了地理、美术学科教师的共同智慧,是北京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重点课题的阶段性成果。本课程的一大亮点是凸显了课程设计对学生高阶思维的启发,整个课程的构建,包括学生团队合作、作业设计、过程性评价等,提升了学生的创新思维、道德水平和关键能力。


633A8821.JPG


周盈科(人民教育出版社地理室主任编辑、副编审,人教版普通高中、义务教育地理教科书责任编辑)

今天的活动可以说是一场无与伦比、精彩绝伦的盛宴,感谢各位老师和同学帮我们把教材里的设想思路变为现实。希望通过我们不断的努力,能够把我们的教材编的越来越好,也希望同学和老师们继续支持! 


633A8833.JPG


陶涛(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教研中心美术教研室主任)

《老北京 前世今生》让学生深切感悟到生于斯,长于斯,要更加热爱我们的家乡北京。课程将地理、美术学科自然融合,在引导学生形成共同价值观的同时,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落实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此外,本课程陶冶了学生的情操,促进学生的审美感知、创意思维等,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增强。


633A8839.JPG


高振奋(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基教研中心地理教研室主任)

高老师这样形容这次活动对学生的意义:“一上午的展示,一学期的学习,一辈子的财富!”,家乡从字面走进学生生活的圈子,教育从口头走进学生的心灵,课程的意义也尽在其中;活动体现出从课堂到生活,从观察到体验,从探究到创造,使课程学习变成了生活乐趣和品质提升,这更是学习的意义。此外,本次活动使跨学科的理论走进现实,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是示范更是激励,神与器、形与魂结合,让我们一起走得更远更稳!


633A8871.JPG


地理美术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形式丰富,“内涵”十足。赋予老师、学生们展示的机会,彰显了上地实验学校的。教学理念和教育特色。今后,学校也将加大跨学科交流,促进“五育”融合,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和综合素质。


文字 | 张心惠

辑 | 李颖雪

校对 | 任海会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