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对“手拉手”学校深度对接 提升通州区基教质量
导读:2017年11月15日,来自东城区、西城区、朝阳区、丰台区四个区县的31所“手拉手”项目学校的领导们与通州教育人齐聚一堂,在通州区贡院小学召开了《通州区基础教育质量提升支持计划(2017-2020年)》工作推进会。
2017年11月15日,来自东城区、西城区、朝阳区、丰台区四个区县的31所“手拉手”项目学校的领导们与通州教育人齐聚一堂,在通州区贡院小学召开了《通州区基础教育质量提升支持计划(2017-2020年)》工作推进会。
北京市教委基教一处处长张凤华在大会上作出重要讲话,并强调了以下三点,包括要从讲政治的高度重视“手拉手”工作,要精准对接,主动担当,合力共建以及要树立高标准,追求高质量,取得真实效。她希望通过项目的落地实施,提高教育质量,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提升区域教育品质。
潞河中学附属学校校长孙会芹说:“在这次支持计划当中,我们潞河中学附属学校是由北京教科院来对接支持我们学校的发展,我们也感到特别的高兴,能够得到教科院专家的引领和支持,应该对我们后续发展是一个很好的平台。”
通州区教委副主任王秀东对市教委、各区教委和对口支持学校表示感谢,并部署了“手拉手”项目的具体工作,他指出“手拉手”对口支持项目准确、方向明确、时机妥确。
通州区教委副主任王秀东说:“我们想通过这种‘手拉手’的项目,‘手拉手’的活动,刚才我也谈到,希望在课程、课堂、校本教研、学校管理、学校德育工作等等方面,全方位的来互相学习、互相支持,来使得我们学校的一些常规工作,一些学校的发展规划,在整个的对接支持过程中更够提升一个新的品质。想通过三年时间大家互相交流,互相的资源共享,互相的关注课堂,关注课程建设,关注学校的规划,关注学校的管理、发展等等这些方面,来推动通州区的学校在现有基础上,尽快的提高质量,提升品质。
据悉, 市教委于10月12日启动了《通州区基础教育质量提升支持计划(2017-2020年)》,正式确立通州区为北京市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明确了14项重点工作方向。此次大会推动城区优质学校与通州区学校建立手拉手关系,正是对文件精神的落实。市区级支持学校会深入到通州区各相关学校调研、商讨合作具体事宜,通州区各学校在会后一周内制定出一对一工作方案。
各区教委及学校代表在发言中表示会积极落实“手拉手”项目,携手助力通州区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北京四中党委书记王红说:“我觉得刚才提的一点非常好,就是要供和需合上拍,帮扶也好,或者手拉手共同进步也好,这个供和需是要进行研究的。那么只要是这边的需求,在整个学校安排发展的计划可行的情况下,我们按照这个需求来落实。”
梨园学校校长田连启说:“其实一个学校不管他发展程度高与低,我的看法:应该聚焦在人身上。我们一切是为了学生的发展,但是中间最核心因素是教师,所以我们也想到了这个问题,就是要从教师的需求,先从这个方面进行考虑。一个是课堂教学水平的提升,还有课程构建能力的提升。目的是就聚焦教师的能力和素养的提升,其次就是干部,所以我们也希望跟四中有这方面的对接。四中的目的也是把我们帮扶起来,而造福老百姓的真正根本任务应该由我们承担。”
通州区教委主任申键同志在总结中指出,北京市促进“手拉手”项目工作的正式启动实施,标志着我区基础教育质量的提升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接下来我区将以“手拉手”项目启动作为起点,继续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形成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全面推进城市副中心教育事业的发展。
通州与城区学校手拉手对接学校汇总表
文字 | 冯洁晓
拍摄 | 罗地生
剪辑 | 罗地生
编辑 | 常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