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所特色校
当前位置:首页 > 百所特色校

首师大附中实验学校:做心中有人的教育

来源:教育头条 | 时间:2021-02-22 12:11:24

导读:在校长阮守华的带领下,首师大附中实验学校全体教职员工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上,坚持推进学校特色课程建设、学生综合素养提升和名师队伍建设。


在房山区美丽的共和国部长纪念林南侧,坐落着首师大附中实验学校。作为房山区教委与首师大附中联合创办的十二年一贯制学校和首师大附中教育集团第十个成员校,它秉承首师大附中“正志笃行、成德达才”的教育思想,全面对接首师大附中的优质教育,努力营造多元共生、异彩同辉的校风,人师风范、智慧育人的教风,勇于思考、精于行动的学风,让学生在积极快乐中获得全面而有个性的成长,为将来成为具有国家认同、国际理解、思考精神、行动能力的创新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完善“四修课程”体系 培育学生核心素养


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育学生核心素养,是当前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


课程是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主阵地。首师大附中实验学校结合学校历史传承、文化现状和学生年龄特点,从学校教育要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自身发展的双重需求出发,努力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四修课程”体系,其内核为基础通修课程、兴趣选修课程、专业精修课程、自主研修课程。


着眼于学生未来,首师大附中实验学校力图通过多样化的课程体系,改变以知识主导型的教育方式,注重学生参与过程,让每个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具有品德素养、思维素养、美学素养、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通过加强环境意识、职业意识和面向世界的开放意识的培养,让学生初步形成动手实践能力、独立生活能力以及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在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方面不断发展。


根据地域特色,学校编制了“知房山、爱房山”博识系列校本课程。通过整合师资及社会资源,学校共开设了语言、体育、艺术、科技、传统文化五大类26门选修课程,让每一位学生都能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


不仅如此,学校还成立了足球队、篮球队、田径队、合唱队、舞蹈队等学生社团,聘请专业教师进行指导,为有特长的学生提供了更高的发展平台。与此同时,各学科积极开发实践性研究型课程,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活动中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精彩绽放。


立德树人,注重良好习惯养成,立规成习。首师大附中实验学校注重养成教育顶层设计,突出示范引领。全校学生开展学唱《中小学生守则歌》活动,达到人人会唱,人人入心。学校还从《中小学生守则》《北京市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北京市中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学段重点目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手,进行养成教育课程研发和实施。


打造优秀教师团队 夯实学校发展后劲


一所学校的崛起,必然离不开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


首师大附中实验学校以培养“四有”教师为目标,以打造学习型教研组和年级组为载体,通过各种形式宣传教师法、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教育理论学习和师德系列讲座,开展“用心做教育,做心中有人的教育”研讨活动,明确师德标准,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教育观和质量观,增强社会责任感,更新教育思想观念,履行师德规范,提升职业道德修养和业务水平。


学校积极探索专家指导、骨干引领、外派研修的培养模式,构建设计与反思、研究与交流、汇报与展示等多元互动的能力与素质提升机制。多次邀请房山教师进修学校相关学科教研员来校指导青年教师的说课、上课;邀请首师大学科专家教授开展线上+线下学科培训,提升学校教师专业素养;安排教育故事分享,激发教师学习身边榜样,勉励教师坚守教育初心;开展教师三字一画教学基本功大赛、组织教科研月教案评比、板书设计比赛等活动,引领教师加强教学常规训练,加强对教师教学过程的指导与监督;组建教学互助小组,充分发挥老教师、教研组长对青年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帮助他们尽早成为教学能手。同时,鼓励教师之间互助、合作和资源共享,促进教师整体进步、共同发展。


在首师大附中、房山区教委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指导下,首师大附中实验学校高起点定位、高质量发展。短短两年多的时间里,学校荣获集体奖项15次,教师170人次、学生109人次获得市、区级多项荣誉。首师大附中实验学校与创联教育共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并与首师大合作建立博士研究生教育创新实践基地,引进高端教育资源;同时,首师大附中实验学校也是北师大教育学部教育教学实践基地,丰富的教育资源为干部和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引航助力。


以改革求发展、以创新促飞跃。在校长阮守华的带领下,学校全体教职员工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上,坚持推进学校特色课程建设、学生综合素养提升和名师队伍建设。为把首师大附中实验学校建设成为一所现代化、高水平、特色美的基础教育名校而奋力前行!


文字 | 刘琪

编辑 | 李宙驰

TAG标签:
相关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