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交通大学附属中学党委副书记、校长马志太:立志决定你的人生方向,奋斗决定你的人生价值,意义决定你的人生幸福
导读:校长寄语:北京交通大学附属中学党委副书记、校长马志太
尊敬的老师、家长们,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早晨好!
熟悉的铃声已经再次响起,我们交大附中全体师生,共同迎来了新学年的篇章。在此,请允许我代表学校,向爱岗敬业、默默耕耘的全体教职工致以崇高的敬意!向新加入交大附中大家庭的新同学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向休整归来的老同学们道一声:欢迎回家!
同学们,老师们,
今年对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都有着特殊的意义,那就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昨天我们怀着无比敬畏和激动的心情,共同观看了雄浑壮阔、振奋人心的阅兵仪式,聆听了习总书记掷地有声、饱含深情与力量的重要讲话。相信,我们每一位中国人的内心,都经历了一次精神的洗礼、心灵的震撼和信念的升华。
于是,在我们心中,八十,不再是简单数字,而是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滚烫的刻度。从卢沟桥畔惊醒国人的抗日枪声,到天安门前迎风飘扬的五星国旗,从炮火烽烟、满目疮痍的山河破碎,到国泰民安、繁荣昌盛的大国气象,八十年,变的是中国大地万象更新、欣欣向荣,不变的是熔铸在中华民族血脉和基因中的伟大抗战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勇气,“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信念,这一些,都深深地烙印在我们每一代中华儿女的精神底色当中。
今天,我们以“赓续红色薪火,奋斗绽放青春”为主题,开始我们的开学第一课,就是要向革命前辈们、向党和国家表达我们新时代学子传承薪火、接续奋斗的决心和志向。作为我们交大附中的学子,更是要把这种决心和志向,把这次精神洗礼的收获,转化为前进的动力和日常的行动。
众所周知,交大附中的校训是“饮水思源,爱国荣校”。我们经常自豪地说:交大附中有三宝:一为校训,二为课程,三为师友。师友指的是,过去的、现在的和未来的所有交大附中教师和学子,这是交大附中真正的主体和力量所在;课程指的是,交大附中以“感恩重责、阳光包容、博学笃行、健康雅趣”为培养目标、着眼于综合素质培养的幸福课程体系;而校训所代表的,则是代代交大附中人,共同遵守和传承的精神力量和价值追求,那就是“立爱国荣校之志,明饮水思源之道”。
我想请同学们认真思考,何谓“立爱国荣校之志”?习总书记常常叮嘱我们青少年学子,要树立远大的志向,珍惜美好时光,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争做爱党爱国、自立自强、奋发向上的新时代好青年、好少年,努力成长为堪当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大任的栋梁之材。这就是“立爱国荣校之志”,这就是我们前进和行动的方向,也应该是每一位新时代学子的价值追求。
交大附中从1957年建校到现在68年的发展历史和文化传承,从这个校园走出去的学子们,都会永远抱有一颗感恩之心去看待万事万物,都会抱有一颗爱国之心去回报国家社会。爱国荣校,有爱国之为,才有荣校之名。
大家可能还记得,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肆虐中国大地,当时各种检测手段很多,但是收效甚微,给临床一线诊疗带来巨大的压力。“国有难,披甲战”,这个时候,交大附中2013届的优秀毕业生,清华大学博士王博、徐正清两位同学挺身而出,依靠扎实广博的专业能力和国难有我的使命担当,第一时间加入到清华大学专家团队,夜以继日与时间赛跑,经过十昼夜连续奋战,共同研发出“新冠肺炎智能诊断系统”,并由王博同学联手一线医师,连续调试48小时不眠不休,完成部署,迅速上线,这个系统10秒内就能完成疑似病例胸部CT筛查,为国家疫情一线诊疗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行胜于言,爱国荣校之志,从来就不是书面上的文字和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和奉献。他们的行动和作为,成为校训精神的生动诠释。当收到母校的祝贺时,他们说:交大附中“饮水思源,爱国荣校”的校训教给我们的就是:国家有需要,我们就应该义无反顾地担当起应尽的责任和使命。
立爱国荣校之志,则必明饮水思源之道。成才要先成人,修业先修德。欧阳修说:“不修其身,虽君子而为小人”;儒家经典《大学》开篇就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作为交大附中的学子,我们更要明爱国荣校之道,明感恩重责之道,明孝敬父母之道,明尊师重教之道,明包容友善之道,明是非廉耻之道,明诚信守诺之道,明笃行奋斗之道。
笃行奋斗,归根到底,我最想跟大家说的是,“唯积跬步,方至千里”,我们纵有山一样的理想,海一般的宏志,也都必须要懂得“见微知著”的道理,从我们身边的每一件生活小事做起、从当下的每一个学业任务做起,把自律与他律结合起来,养成自己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在日复一日的积累当中、在一步一个脚印的行动当中,把“小事”做成“实事”,把“任务”变成“成长”。我们说明笃行奋斗之道,奋斗从来都不是遥不可及的壮举,更不是只停留在口头的壮语,对我们中学生来说,在细微处扎根的坚持、在日常里刻苦的坚韧,恰恰正是奋斗最扎实、最真实的模样,才是新时代学子以奋斗姿态锚定时代坐标的起点。
交大附中人都知道,茅以升精神是我们学校文化的精神图腾,“饮水思源,爱国荣校”的校训就是来自于对茅以升精神的诠释和浓缩。茅以升先生一生坚守的志向就是为国建桥,报效国家。而鼓舞和激励我们的,不仅仅是他的爱国精神和对志向的坚守,更是他排除一切艰难险阻、勇往直前、一点一点攻克难关的奋斗精神。茅老有一句名言,我希望所有交大附中学子都能够记住这句话,他说:“人生一征途耳,其长百年,崎岖多于平坦,忽深谷,忽洪涛,幸赖桥梁以渡,桥何名欤?曰奋斗!”
在交大附中的校园里,就座立着茅老先生的雕像,我们每天都会经过他。我希望平时大家每次走过的时候,都能够想起茅老先生这句发自肺腑的奋斗之言,让这种精神始终指引着我们、激励着我们、陪伴着我们。
我记得前几年,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有一个学术话题很有启发:很多学者都在讨论在这个新的时代,我们应该如何去学习孔子。有人说,我们应该与时俱进,去研究孔子的理论,对我们今天的社会有什么指导意义;有人说,不对,不能这么问,应该思考,如果孔子活在今天,面临和我们一样的环境和时代,像他这样的思考者,他会告诉我们什么。著名的学者鲍鹏山老师说这还不够,更好的做法是,要有能力去判断,孔子如果面临和我们一样的环境和时代,他会站在哪里,然后我们走过去,和他站在一起,感受他的立场,感受他的教诲,这才叫“叩其两端而竭”,这才能让孔子思想进入我们的体内,成为我们人格的一部分。
那么同样道理,刚才我说要让茅以升精神指引和陪伴我们,就应该采用这种方法:当我们面对当下的学习生活中,遇到的每一个困惑、每一次困难、每一种挑战,我们都可以首先去想,如果茅以升先生面对和我们一样的场景,他会站在哪里,然后我们走过去,和他站在一起,跨越时空去感受他的精神,感受他的教诲,让茅以升精神真正进入我们的体内,成为我们人格的一部分,成为我们奋斗的精神源泉。
而你们的学校,交大附中,则会为实现你们的目标、志向和规划,殚精竭虑、倾其所能、不遗余力,搭建好支持你们拔节成长、自我实现的优质资源和多元平台,这是交大附中所有教职员工的神圣职责和使命。
交大附中发展到今天,无论是社会共识还是在广大学生家长眼里,她的评价和口碑都在逐年提升。这不仅仅是因为北京市示范高中校的品牌、以教育增值能力而著称的事实,也不仅仅是因为逐年提升的中高考成绩、学子们频频斩获的无数奖牌奖项,更是因为交大附中拥有一支勤恳朴实、仁爱友善、专业精湛、师德高尚的教师团队,她们就在你们身边。同学们,我在这里要跟大家说,请一定要珍惜老师们在你们身边的每一寸时光,珍惜老师们在你们身边的每一次悉心指引,珍惜老师们在你们身边的每一次思想碰撞与情感传递。尤其是如今我们已经进入到AI时代,你们更要珍惜和老师们的互动交流、教学相长,因为AI永远无法替代我们情感的共鸣、精神的塑造、价值的引领和成长的陪伴,这一切,都弥足珍贵,这一切,才是你们能够在交大附中健康成长、筑牢人生根基最重要的财富和保障。就像今天我的开学第一课讲稿,我没有让AI帮我写一字一句。它可能写得比我好,但代替不了我的思想;它可能写得比我全面,但代替不了我的情感;它可能写得比我优美,但代替不了我真实的想法、对师生的尊重和对教育的敬畏,因为教育永远始于师生之间真实的互动和心与心的交流。
建一所富有生命动力的幸福学校,是全体交大附中人一直以来长期不懈的追求,正因为有这样的追求,我们笃信“学生在成长中体验快乐,教师在成功中体验幸福”。我和交大附中所有的教职员工们,将在你们追寻各自幸福目标的道路上,一如继往、孜孜不倦做好你们的陪伴者、引领者和护航者;而同学们,你们也要记住,追求人生幸福、追求报效国家、追求造福社会,三者的和谐统一,才是我们最终的人生目标和意义。
所以最后,我用三句话来总结我今天的发言,在新学年伊始,与全体同学共勉,那就是:立志决定你的人生方向,奋斗决定你的人生价值,意义决定你的人生幸福。
编辑 | 王雨轩
校对 | 吕佳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