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八一学校附属玉泉中学校长姜杉:继往开来八十载 砥砺奋进玉泉人
导读:新学期寄语:北京市八一学校附属玉泉中学校长姜杉
尊敬的各位领导、嘉宾、家长朋友们,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秋光漫过三山五园的檐角,也照亮了我们八一玉泉的校园。在这满载希望的季节里,我们迎来了2025-2026学年。首先,向默默耕耘的全体教职工致以最诚挚的敬意,向10位新入职的老师和504名初一高一、科技和美术1+3班的新同学们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和祝贺:欢迎你们来到八一玉泉,祝贺你们成为光荣的八一玉泉人。
从2015年八一学校承办至今,八一玉泉始终以“上善文化”为内核深耕课程建设,在三山五园、航空国防、美育浸润、生命教育等课程方面形成特色。一路走来,我们收获的每一份肯定都凝聚着全体师生的汗水:2020年获评海淀区新优质学校,同年成为“中国曲棍球传统校”;2021年入选北京市教科院课程实验校;2024年通过层层评审,跻身北京市“1+3”培养实验学校行列,还先后荣获京城课程建设领军学校、北京电视台年度战略合作伙伴等称号。迈入2025年,学校成长的脚步持续向前,新的突破在时光中不断积淀。赛场上,同学们摘得全国青少年U系列曲棍球锦标赛一等奖、北京市青少年曲棍球锦标赛男子甲组亚军与乙组季军,今年暑假,曲棍球队再凭默契配合与顽强毅力勇夺全国比赛季军,让“北京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荣光持续闪耀;美育与科技领域,收获了国际青少年编程大赛中国区优秀组织金奖、亚太人工智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组织单位、海淀区中小学生科技竞赛优秀组织奖、海淀区学生艺术节铜奖等荣誉。中国科协“双百计划”落地后,北航、军事科学院专家走进课堂,为探索之路注入前沿力量。同时,学校还被认定为李可染画院“浸润式美育进校园”教育实践基地、海淀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基地。学业赛道上同样捷报频传:高考最高分656分,跻身全市2540名;中考最高分490分,稳居区685名——这些成绩是学校办学成果的生动注脚。这些闪光的印记,共同见证着我们的成长与奋斗。
站在2025年的门槛回望,有两个时间刻度格外厚重: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而八一玉泉,也即将走过承办后的第十个年头。十年弦歌不辍,我们从课程探索到特色成型,从默默耕耘到收获满枝——这些成长与80年前先辈们用热血铸就的精神丰碑相互映照,让我们更清晰地读懂“传承”二字的分量。这份传承,藏在前辈与后辈的接力里。
80年前,先辈们在烽火中追问“民族的未来”;十年间,我们在课堂与赛场里回答“教育的模样”。这两个时空的对话,蕴含着最深刻的启示:所谓传承,从来不是简单的延续,而是让先辈的精神在新的土壤里长出新的枝芽。基于此,我想对同学们提三点希望:
第一,做“带着拼劲的追光者”。曲棍球队落后时的突围,靠的是“永不言弃”的韧劲。新学年,把这股劲放进晨读的专注、课堂的思考、晚自习的坚持里——背单词卡壳时多记一遍,做题碰壁时再试一种思路,让拼劲帮你扛过每个想放弃的瞬间。你们追的光,是成绩单的进步,更是每天都在变好的自己。
第二,做“敢闯敢试的探索者”。“1+3”美术特色班、科技班,都是学校为你们搭的平台,就等着你们带着“敢为人先”的劲头去闯。走进“美育艺术馆”,用画笔把校园故事画出新意;在“双百计划”课堂上,把知识变成解决问题的新办法;社团活动里,哪怕第一次学新技能,这份愿意先试一步的勇气,就是成长的光——这股子敢突破的精神,正是少年该有的样子。
第三,做“守着根脉的创造者”。脚下是三山五园的厚土,“上善文化”课堂、美育活动藏着“坚守道义”的密码。班级值周,打扫卫生时多擦一张桌椅是尽责,运动会上为队友呐喊是团结——让传统融入日常,成为你们创造新价值的底气。
老师们、同学们,十年前,我们接过“承办”的接力棒时,心里装着的是“办什么样的教育”;80年前,先辈们奔赴战场时,肩上扛的是“救什么样的中国”。今天,我们站在两个时空的交汇点,既要让十年的特色更亮眼——体育的拼劲、美育的灵气、科技的锐气;更要让80年的精神更鲜活——把“永不言弃”写成赛场捷报,把“敢为人先”变成课堂创新,把“坚守道义”融入少年担当。
新学年,愿我们以三山五园为纸,以十年积淀为墨,以先辈精神为笔,画出比昨天更辽阔的风景。
谢谢大家!
编辑 | 王雨轩
校对 | 吕佳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