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党委书记曹海翔:文化传承与时代创新
导读:新学期寄语: 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党委书记曹海翔
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党委书记 曹海翔
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
新春快乐!在这冰雪消融、生机萌动的时节,今天我们齐聚共同开启2025春季学期的新篇章。虽然天气还有些寒冷,但早上在校门口欢迎同学们返校,我感到更多的是满满的温暖和期待。
回首刚刚过去的春节假期,相信同学们都收获满满——或回到故乡,在团圆中感受家族传承的温度;或与亲朋好友到古城游逛庙会,体验春节中的非遗文化;寒假期间,500多名同学还在学校的组织下外出研学,拓视野,长见识。朋友圈中经常可以看到这些精彩的瞬间:在西沙群岛高唱国歌,举行隆重的升旗仪式;在香港、意大利与姊妹校同学携手交谈;在硅谷科技馆里体验人工智能;在大英博物馆的敦煌壁画前沉思;在剑桥河畔朗诵《再别康桥》;在富士山下感受大自然的奥妙;在新加坡国立大学挑战机器人设计……当今的时代,更需要我们“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感悟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感悟世界多元文明的精彩。
在走来操场的路上,我听到很多同学在讨论斩获百亿票房的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我小时候最喜欢看的动画片就是上影厂的《大闹天宫》和《哪吒闹海》,他们都是那个时代的动画精品,这次自然也到影院去看了。这部电影故事紧凑、特效精细、场景震撼,当哪吒喊出“我命由我不由天”时也不由自主地产生共情,如何在自我认同中觉醒,在破立之间成长,在责任中升华。然而更为震撼我的是它幕后的制作过程,导演团队历时5年,集合国内138家动画公司,4000余人共同协作,创造性地使用实时光线追踪和水墨粒子引擎等全新动漫技术,可以说是举全国之力打造出一部名留史册的动画电影作品。这部影片的成功对于中国文化产业,对于我们每个个人,乃至当今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都有借鉴意义,既要有“任尔东西南北风,我自泰然处之”的自信和定力,更要保持“逆天改命”的锐气和勇毅,与命运抗争,十年卧薪尝胆,方能破茧成蝶,欲火重生。
说到创新,这个假期里最火爆的一定是“DeepSeek”。它也让老师们又爱又“恨”。有同学用它十秒做完数学压轴题,一分钟生成五千字语文读书报告……AI时代的到来不以我们意志为转移,它轰轰烈烈地到来了,人们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都将随之变化。当答案的获取、知识的传授不再稀缺,老师们的教、同学们的学也将会发生很大的变化。面对这个不确定的世界,不确定的未来,确定的唯有当下,唯有始终保持学习的态度,自信从容地拥抱数智时代,才能站稳脚跟,不被时代的列车无情地抛下。
今年清华附中即将迎来110周年华诞。回望1915年的创校原点,那个战火中的觉醒年代,中国青年以积极态度救国图存,陈独秀以《新青年》为阵地擎起“德先生”“赛先生”的旗帜,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也正酝酿着燎原星火。历经百年的清华附中,从《新青年》到新时代,变的是技术迭代,不变的是“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的精神基因。就像校史长廊里那些毕业照,从长衫布鞋到校服运动鞋,青春的模样在变,但眼里的光芒始终如初。希望同学们积极参与到校庆各项活动中,努力在附中的时光胶囊里留下一些什么,与先辈一样同做时代的“解题者”与“创变者”。
老师们、同学们!2025年既是清华附中百又十年弦歌不辍的见证,更是清华附中迈向“人民教育新示范、强国教育新样板”征程的关键节点。正如方妍校长在新年贺词中讲的,附中人勇往直前,一年又一年从未停下攀登的脚步,愿我们在2025年所有美好的时光里相遇,在顶峰相遇,“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
谢谢大家!
编辑|苑培祥
校对|刘佩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