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北京大型在线高招咨询会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打造新时代“首善之区工程师摇篮”

来源:教育头条 | 时间:2020-05-26 17:02:46

导读:北京石油化工学院位于京南大兴区,是教育部CDIO工程教育改革试点高校、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教育部高水平运动员招生资格高校、北京市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荣誉加身


教育部CDIO工程教育改革试点高校;

CDIO国际合作组织正式成员;

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试点高校;

教育部高水平运动员招生资格高校;

北京市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

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

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2个;

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

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

北京市示范性校内创新实践基地2个;

北京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8个;

北京地区高校示范性创业中心1个。


一、学校简介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位于京南大兴区,是教育部CDIO工程教育改革试点高校、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教育部高水平运动员招生资格高校、北京市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学校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先后与英、法、美、德、挪威等10多个国家30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起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是北京市“一带一路”国家人才培养基地。每年组织研究生、本科生到欧美高校访学研修;开设“中法工程师班”,实施“3+1+2”培养模式。


 


面向未来,学校将立足北京、面向全国,坚持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差异化发展,着力打造一流的应用型本科与研究生教育体系。培养应用型人才、建设应用型学科、开展应用型创新、推广应用型成果,为服务北京“四个中心”城市战略定位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向着特色鲜明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建设目标不断迈进。


二、院系设置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设有14个教学院(系、部),拥有材料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工商管理等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材料与化工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018年,获批北京市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


三、近三年高招录取排名


不同地区和各个专业的高招录取排名与高招录取分数线详情可登录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官网的本科招生信息网或关注北石化招办公众号查询。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本科招生信息网官网网址:

http://zhaosheng.bipt.edu.cn/content/bipt/



四、2020年招生计划和政策


与往年相比,2020年本科招生计划数总体将保持稳定。提供2019年计划数据供参考:2019年本科总招生规模1630人。2020年,学校27个本科专业在京招生(具体招生专业见表1),招生计划数总体预计将与往年保持稳定,2019年在北京招生964人。


 


五、产学合作、实践育人


 


建校以来,学校秉承“崇尚实践、知行并重”的实践育人理念,坚持面向企业、服务一线,始终把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作为培养目标。先后与燕山石化、中关村软件园、北京市应急管理局、中芯国际等180余家企事业单位共建人才培养基地,构建起“协同共赢、长效稳定”的产学合作育人机制。


六、专业建设成果


学校历来重视专业建设,在教育部“十二五”质量工程建设中成果丰硕,化学工程与工艺、机械电子工程、环境工程3个专业获批国家级特色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等5个专业获批北京市特色专业;环境工程专业入选教育部“本科教学工程”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019年,在教育部“双一流专业”建设中,学校化学工程与工艺、机械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3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制药工程、自动化入选北京市一流专业,环境工程、制药工程、安全工程入选北京高校100个重点建设一流专业。


 


近年来,学校积极推动专业参加国际实质等效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化学工程与工艺、机械工程、自动化、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环境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制药工程7个工科专业选后通过认证,进入全球工程教育“第一方阵”,意味着这些专业的毕业生在国际《华盛顿协议》成员国内申请工程师职业资格或申请研究生入学资格时,享有当地毕业生同等待遇。其中,化学工程与工艺、制药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是北京市属高校相同专业中唯一通过认证专业。


七、师资力量


 


学校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师资力量不断增强。现有教职工8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514人,高级职称占56.8%,博士学位教师占56.6%。学校相继引进和培育了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级专家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3人,以及北京市长城学者、北京市教学名师等北京市级各类人才称号教师百余人;拥有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5个、北京市学术创新团队13个。


八、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中法工程师班”是学校与法国电子与信息高等工程师学院(EFREI)开展的联合培养项目,主要面向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新生入学后也面向全体在校生公开选拔。“中法工程师班”采用“3+1+2”培养模式,分3个阶段培养。“3”指本科低年级阶段在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学习三年,期间将安排学生去法国EFREI交换,法国EFREI也将委派教师到学校讲授多门课程;“1”指学生在本科四年级赴法国EFREI完成第四年课程。成绩合格由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和法方互认学分,授予双方学位。“2”指学生可在法国EFREI继续完成两年的硕士课程,硕士阶段成绩合格,即获得由法国EFREI颁发的工学硕士学位和法国工程师职衔委员会(CTI)认证的法国工程师文凭。


 


学校经济管理学院会计学专业与北京东亚国际教育开展“国际会计师(ACCA)实验班”联合培养。专业学制四年,将会计学专业教学计划与ACCA课程培养相衔接,以“本科学历教育+国际执业资格认证(ACCA)”、“国内学历教育+国际学历教育结合”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社会急需的具有ACCA资格、知识面广博、专业技能精深、英语应用娴熟、适应现代商务需要,能在政府、银行、会计师事务所、证券公司、上市公司等单位从事高级管理事务的国际化人才。


2018年,在省部级以上学科竞赛中取得三等奖以上奖项612项,获奖学生1555人,占在校生20.5%。近三年参加中国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获全国铜奖1项、北京赛区一等奖2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146项,参赛队数、获奖数均名列北京地区高校前茅。


2019年,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全国二等奖1项。


九、科研成果


2017年1月至今,学校获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子)课题8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4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4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30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市教委联合资助项目6项。


2017年1月至今,主持承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参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工业和信息化部智能制造新模式应用项目2项;R&D经费近1.4亿元。


2017年1月至今,学校新增获批国家级课题36项、省部级课题56项、横向课题429项,年均R&D经费9000余万元;师年均R&D经费超过16万元,65%左右的科研经费源自企业或行业;发表SCI/SSCI、EI等检索论文422篇,申请发明专利412项、获得发明专利授权177项;获省部级科技奖励8项。


十、就业面向及优秀毕业生介绍


建校以来,学校累计培养毕业生4万余人,75%在企业就业,78%在北京就业。学校2019届毕业生就业率98.13%,毕业生中88%直接就业,11%国内外继续深造。毕业生主要就业面向石油化工、生物医药、航空航天、核能核电、船舶制造、燃气热力、电力电子、移动通讯、市政环保、银行商贸等,覆盖了首都经济转型和产业调整的主要领域。典型就业单位包括中国石化、中国航空、中国船舶、中国民航、中国联通、中芯国际、北京电力、北京燃气、同仁堂药业、北京市自来水集团、中国国旅、北辰会展等。


毕业5年后,半数以上毕业生成为企业技术骨干,10%成为部门负责人。

毕业10‐20年后,一批优秀校友成长为各行各业的领军人才,如:


 

苏  洪

中国石化工程建设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

全国劳动模范

 

 

吴全胜

中国石化长岭分公司工程处主任工程师

全国劳动模范

 

 

张红梅

中石油合成树脂研究室主任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魏振忠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朱  琳

石化安全专家

天津“8.12”特大爆炸事故处置组组长

……

 

十一、校园文化


学校坚持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两手抓。在传授体育健康健身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意志品质和团队精神。


 


学生体质测试达标率:93.8 % ;女子中长跑队在国际比赛中多次获奖;连续八年荣获北京高校群众体育最高水平的“朝阳杯”。


三大主线:科技文化节、艺术文化节、体育文化节。


致远大讲堂:致力提升学生品位和视野,邀请政治、经济、科技、教育、文化等领域知名专家作报告百余场,23000多人次参加。


学生社团:合唱、交响乐、舞蹈、民乐等75个社团,每年举办活动200多场。


围绕学校精神、办学定位等精神文化内涵,精心打造5个文化广场、6个文化园,促进环境育人。


联系方式


联系地址:北京市大兴区清源北路19号

招生办公室联系方式:

010-81292235,010-81292236

18618229115,18618229125

北石化招生咨询QQ群:1082641023

招生网址:http://zhaosheng.bipt.edu.cn


 


编辑 | 张晓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