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控疫情 北京教育在行动

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疫情期间开放40节科技创新课程

来源:教育头条 | 时间:2020-02-21 11:48:48

导读:近日,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将40节科技创新课程全部上传至北京市西城区中学课程平台云盘,西城区所有中学生均可通过学校统一发放的账号登录学习。本次课程共享是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在疫情期间进一步落实教育部“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要求的重要举措。

近日,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将40节科技创新课程全部上传至北京市西城区中学课程平台云盘,西城区所有中学生均可通过学校统一发放的账号登录学习。本次课程共享是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在疫情期间进一步落实教育部“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要求的重要举措。


据悉,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此次共享的课程共有40节,分为基础素养、拓展过渡、项目探究三个层次,能够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方向、不同需求的学生。其中13节面向初一、初二年级,27节面向高一、高二年级,每周3——7个学时,四周完成授课。


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共享科技创新课程课表


“问题中心”是此次40节优质课程的重要设计方式。老师引导学生通过一个个具体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促使学生主动地构建新知识,尝试运用已有知识,通过逻辑思维、创造思维、灵感思维等去设计研究方案、探索解决问题。对学生而言,每个科学问题都像是一个项目,充满乐趣和挑战。


除此之外,学校此前在全国青少年科学素养平台上线的高端实验室探究课程,也将陆续对外开放,所有学生均可注册使用。


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前身是志成中学,1923年由李大钊、邓萃英等名家创建,“改变民族落后,发展教育事业,培养栋梁之才,有志者事竟成”是其一贯坚持的办学宗旨。


经过多年探索,三十五中在开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课程建设和模式探索上做出了一系列实践。其中,联手中科院京区科协创办了“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班”,成立了专门的科技教育机构,积极争取加入北京市乃至全国科技教育团体的人才培养计划,与中国科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国家天文台等单位合作,先后建设了十个高端科学探究实验室,成立了志成少科院等一系列措施,为培养科技创新人才搭设了有力平台。


值得一提的是,三十五中建设的十大高端探究实验室,从建设之日起,就将“共享”作为其重要使命。三十五中作为大校、名校,在高度社会责任感的驱动下,将十大实验室开发的实验室课程,辐射到全国,特别是支持西部的教育,为促进教育公平不断努力。


如今,新型冠状病毒肆虐,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朱建民校长表示,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无论从学生发展的角度,还是从国家发展的角度,培养中学生具有一定的科学精神和探究意识是中学教育必须承担的责任。


文字|贾振华

编辑|贾振华

TAG标签: